第246章 各取所需

见张妈微微蹙眉,仿佛有些不赞同,苏青鸾便把话说的更明白一些:“我可以跟您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果子酱的方子,都是在我的脑子里,即便手下的工人,也只是会知道简单的制作过程。”

见苏青鸾又有补充,张妈暂且收敛心神看向她。

“果子酱的配方在您看来别出心裁,然而若是说破了,也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手艺。”苏青鸾表情十分陈恳,“而大家都不是傻子,等意识到这种复合多种食材的果子酱更受欢迎的时候,定然会纷纷效仿。而咱们就是要尽量延长这个被效仿的时间差。”

张妈不是愚笨之人,一点就明白:只有把果子酱的制作方法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走露风声的可能性才会大大降低,被效仿的时间差也会相应延长。

但是苏青鸾没有说明的一点是,能够把不同的香料、食材乃至药材配合加入果子酱调制出复合型果子酱,这种能够让不同味道调和的本事原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

更何况,很多人根本就想不到诸如香辛料、药材、茶叶之类的能够加入果子酱中称为调和味道的绝佳帮手——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创新,往往是最难的。

所以很多在苏青鸾看来司空见惯的配方,在这个时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人想得到。

说白了就是“惯有思维认知限制了想象力”。

苏青鸾这么一说,张妈也觉得十分有道理。即便出于共赢的考虑,也应该把第二个条件答应下来。

另外还有一些客观的条件对于产量的限制,比如野果子树的产果期限制,还有总量的限制等等。

关于产量还好说,反正苏青鸾从一开始就打算走高端路线,不打算走量产,所以最好就是一年出几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是限量款,把饥饿营销效果拉到最大。

小主,

但是对于季节的限制比较紧迫——总不能刚开店,就要等一年才有新货。

于是张妈对苏青鸾保证“想想办法”,转身就给谢老太太写信,说了这件事,请求她动用专门的送信通道。

当然,此时此刻苏青鸾对这件事还一无所知。

苏青鸾接着提要求,把关于外包装的设计,铺子的名字必须是“苏记”,甚至合同期限都做了详细的要求。

“我未必能保证一直保质保量研制新品的果子酱,所以为了不把‘苏记’果子酱的招牌搞砸了,这合约也要每过数年一签,当然具体的年限还要相互商定……”

自然,这些条款涉及的分类林林总总,不是一天就能完全敲定下来。退一万步讲,万一十套试卖品反响不佳,剩下的合同也就指定没有下文了。

所以今天双方只是大致把合作当中自己想到的问题摆出来,至于合约的具体条款,还要细分,慢慢商量。

不过有两点需要率先敲定——就是“苏记”作为店铺的总商标,以及一旦试卖品不成,“订金”需要退回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