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

现在终于见到曙光了。

得知此事,陈景恪也由衷的感到高兴。

宋元明清四朝,江南百姓的日子,最好过的其实是元朝时期。

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赋税之重堪称历朝历代之冠。

元朝时期,清查了江南人口,给隐户上了户口,分了土地。

虽然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收税。

可确确实实改善了江南百姓的生活情况。

而且元朝税收比较轻,亩税只有三升。

到了明朝,因为北方贫瘠,只能向富庶的南方多收税。

南方的亩税高达八升,还不算各种苛捐杂税。

清朝更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再次加码。

康熙微服私访去江南,看到的已经是一副破败景象。

也因此,前世在网上甚至有人戏称,江南百姓无不怀念我大元啊。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能看出其中的心酸之意。

既然都穿越了,陈景恪自然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只是,想改变南方的局面,就必须要恢复北方的元气。

所以,让黄河改道,既是为了造福北方,其实也是变相的减轻南方压力。

除此之外,之前他还时不时的,给朱元璋讲赋税不公的问题。

说将来北方恢复了,一定要给南方人松松绑。

并且开玩笑一样的说:“要不然,南方百姓就该怀念元朝了。”

当时朱元璋总是吹胡子瞪眼:“敢不知好歹,咱就收他们四倍的税。”

但很显然,这番话他是听进去了。

现在这一番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朱元璋首次松口,公开表示可以为南方减压。

虽然有一定的条件,可对于江南百姓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消息了。

事实上确实如此,当减税的消息传出,江南沸腾了。

百姓们比过年还要高兴。

至于安置军户之事,再也没有任何人反对,甚至主动配合朝廷工作。

往北方迁徙之事进行的也比较顺利。

都不需要强迫,很多百姓主动申请回北方。

这些人大多都是元末从北方逃难来的百姓,后来就在这里定居了。

中国人的乡土思想是最重的。

即便已经在南方居住了多年,有机会还乡,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回去的。

他们腾出来的空隙,正好用来安置军户。

当然,愿意走的毕竟只是少数,土地依然不足以安置那么多军户。

这时候朝廷就将目光对准了地方大宗族,必须分拆出一部分迁徙到北方。

这些地方宗族也知道,自己没有反抗的余地。

朝廷本来就强势,现在又用减税获得了民心。

谁敢阻挠此事,谁就是江南百姓的敌人。

所以,即便明知道朝廷是为了打击宗族,他们还是不得不进行拆分。

宗族势力最强,掺沙子工作最难以展开的江南地区。

就这样被朝廷,以一道减税政策给摆平了。

连江南都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更是顺利。

当然了,这么顺利还有一个原因,军中将领们积极推动。

想要立功就要打仗,而想要打仗就必须先完成军改。

上下一心,军改在快速推进中,有望在今年彻底完成。

时间很快来到三月份,政改工作提前完成,为此朱元璋特意赐宴表彰了群臣。

宴会结束之后,朱元璋单独召见了李善长。

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只知道没多久,李善长检举自己的亲弟弟李存义,参与了胡惟庸案。

朱元璋大怒,但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并未将其处死,只是罢官流放福建。

此时的福建,已经不是当年的苦寒之地,到这里来居住已经算不上艰难。

所谓发配,不过是走个形式。

至于李善长自己,也请求致仕。

朱元璋几经挽留最终只能同意,但并未准其还乡,而是让他在京城荣养。

前一刻还风光无限的李家,突然就致仕的致仕,流放的流放了。

这一番变化实在太快太突然,群臣都有些瞠目结舌。

不少人都在担心,皇帝会不会借机重启胡惟庸案。

一直等了许久都不见别的动作,大家才慢慢放下心来。

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陈景恪成为了焦点。

蓝玉的两房姬妾先后生产,且两个都是儿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