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治国(2)

大汉西域王 刘龑 963 字 8天前

在清理盗贼的激烈战斗中,众多西非黑人不幸沦为俘虏。刘长安果断地下令将这些俘虏统统押解至遥远的阿尔金地区。在那里,他们被迫承担起艰苦的劳动任务:有的要深入矿坑挖掘矿石,有的则需勇敢地面对凶猛的大象展开狩猎行动,而另一些人则要负责开垦田地并从事畜牧养殖工作。

由于西非地区长期以来与大秦帝国缺乏密切的交流互动,这里的城邦和部落中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人寥寥无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长安决定从俘虏当中精心挑选出一部分有一定文化素养且性格温顺的人,并专门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汉语教育。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俘虏们的沟通能力,便于管理和指挥,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与交流。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旦佳节。按照惯例,这一天既是全国范围内进行上计审查的时候,也是各个附属国家派遣使者前往咸阳城向大秦朝廷进献贡品的重要日子。

然而,对于刚刚就藩不久的沙海国而言,情况却有所不同。鉴于大秦宗法,朝廷给予了沙海国长达半年的迁徙时间以及为期五年免除朝贡的优惠政策。

也就是说,距离沙海国开始履行朝贡义务尚有整整四年的缓冲期限,从而使其得以避免因朝贡而产生的巨额财政支出压力。

考虑到沙海国地域狭小、人口稀少等实际因素,此次上计工作索性与元旦庆祝宴会合并举行。于是乎,沙海国内的两个县的县令纷纷率领着各自手下的官员们,除了必须留守本地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外,其余众人皆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首府的沙海王府。

与此同时,各路军队的主将们也都遵照命令,留下副手坐镇军营,而自身则带领着麾下军衔在曲长及以上级别的将领一同赶赴这场盛大的活动。

在这短暂而又充实的不到两年时间里,沙海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遥想当初,这个新兴的国度仅有寥寥数人的文臣武将,犹如一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脆弱而稚嫩。然而,凭借着众人的不懈努力与拼搏,如今已有数十人之多齐聚一堂,共同商议国家大事。这般景象,总算是让这个曾经稍显简陋的“草台班子”逐渐有了一国之貌。

在上一年度的最后一天——元旦前夕,上计工作圆满落下帷幕。王府长史郭胜神色庄重地站在众多大臣面前,详细汇报了沙海国自建国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他声音洪亮,清晰地说道:“目前我国人口已达二十余万,另有少府所属的官奴婢三万多人。在军事方面,我们拥有汉军主力部队的一部分、守备军一团、仆从军一部以及奴兵三部,总计六部兵力超过一万余人。”

说到此处,郭胜微微停顿,目光扫视全场,见众人脸上皆露出满意之色,才继续道:“至于财政收入,今年共收获粮食八万石,钱财十余万贯,黄金一百两,白银两千余两。此外,还有马匹、骆驼共计三百匹,牛羊更是多达上千头!”

听到这里,在场的大臣们不禁交头接耳,纷纷赞叹起国家的繁荣昌盛。郭胜微笑着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接着说道:“待到明年,随着金矿和其伴生银矿的大规模开发,金银的产量必将大幅增加,甚至有望实现翻倍。

不过,粮食的增产则需要更多时间来逐步实现,预计明年的收成与今年相比不会有太大差异。但值得期待的是,当铁矿开始正常运营之后,我们便能够打造出大量先进的农具,特别是曲辕犁。

届时,再结合免税、减税政策下即将到期的土地重新投入耕种,相信在后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将会迎来一次巨大的飞跃式增长!”

马匹、骆驼以及牛羊等各类牲畜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这些牲畜一部分源自于民众缴纳的赋税,但实际上,在激烈的征战过程中所缴获的数量更为可观。

如今,沙海军中拥有五百余匹马匹,一千二百多头骆驼,而少府之中的牛羊更是超过了一万头之多!如此庞大的牲畜数量,使得管理问题变得日益紧迫起来。

为此,郭胜向朝廷上书请求设立群牧监来专门负责管理这些牲畜。在此之前,对于草场的划拨事宜已在梳理两县土地资源时完成了筛选。

其中包括一处专门用于繁育马匹和骆驼的大型马场,以及三处广阔的草场用以放牧牛羊。目前群牧监的主官一职尚未确定下来,所以暂且由少府卿张让代为管理。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还需刘长安尽快从众多官吏当中选拔出合适的人选,以便顺利接管群牧监的事务。

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紧锣密鼓的梳理工作,沙海国总算勉强将普通行政官吏配备齐全至两个县的规模。可是眼下急需一批精通畜牧养殖及相关技术的专业官僚,一时间却难以寻觅得到。

面对这种困境,刘长安当机立断下达命令,要求各级官吏积极向王府举荐贤能之才。被推荐之人将会先进入试用期,如果在试用期间表现出色能够胜任相应职务,那么便会正式任命其为群牧监的官员。不仅如此,刘长安还特别强调,对于那些擅长采矿和冶炼方面的人才也同样要予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