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岑这次来的时候战局就紧迫,士兵们也没空找他们茬,但也没把他们放心上。
谢思岑跟其他军官进行战术确定时,意见不合就被忽视。
对此也没说什么,但谢思岑的到来本来就是突然加入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战场上说白了,多一个实施者不多,少一个也不少,于是没人操心谢思岑要做什么。
谢思岑一开始还给他们打打掩护,在侧翼边缘。后来看他们的战术实施只能说无错,但绝对也不能扭转局势。
谢思岑悄悄脱离大队伍,没人发现。
但底下紧跟着谢思岑来的三个亲兵可再熟悉不过谢思岑的操作了。
本来来这里拿不到指挥权就打的憋屈,看到谢思岑准备单飞几个人心里还都挺激动。
谢思岑在好几次战场上观察过后才敢这么明晃晃绕后,对方的缺口摆在这里是疏忽还是陷阱换其他人可能不敢赌。
毕竟这是战场,弄不好就是丢性命的事。
谢思岑也不是不怕,就是在侧翼试探的时候发现敌方火力远比想象中更集中。可能是战事持续许久,敌方被占据上风后的局面影响,想速战速决的心情更迫切。
不管是什么原因,谢思岑本来就擅长把握机会,有漏洞就让对方漏的更彻底。
一个人的绕后说实话弄不好还是跟第一次突袭的局面差不了多少,但这次好就好在正面有大量机甲在强势对抗。
在后面捣乱会让对方措手不及,也会给自己阵营提供机会来扭转局面。
跟谢思岑预想的差不多,这次机甲报废度40%,也没有太夸张。
但是打赢之后让军官们彻底认识到调来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不是随随便便的支援,完全是逆风翻盘。
谢思岑对此没啥反应,本来别人的态度都无所谓,没过多久他就又该去别的战区了,得不得到名声都无关紧要。
但谢鸢的打算就是让谢思岑在这些战区一个个走过,能最大化让更多军队里的人因为打仗打的好认识到谢思岑这个人,而不是因为谢将军的儿子认识谢思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