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探测器执行任务

理论上恒星的终点有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和黑洞,但目前夸克星还尚未发现。

恒星的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聚变反应,它将在自己幼年阶段积累的氢和氦用于聚变的材料,在超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合成分子量更大的元素。

新生成的元素也跟着进行聚变反应,大致上沿着元素周期表按序号从小到大聚变,

但越往后聚变所需要的压力和温度更高,聚变反应越难以往下进行,

而且聚变是损失质量的,损失的越多越无法提供超强的高压,

带来的结果便是恒星走向了演化的十字路口,但它终究往哪个方向走,是由它自己的质量决定的。

恒星的质量在它进入中老年之后先变成红巨星,然后再死亡之前再次绽放一次,引起的超新星爆发将点燃数十万光年附近的宇宙,最后留下的残躯就是中子星,条件合适则进一步成为脉冲星,只不过最后留下了一个黑洞。

因此,唐欣觉得她要找的那颗行星可能就是这样一颗生命走到终点的高辐射能量石行星。

因为前世的末世来的突然,那些天文学家并不知道它来自哪里。

就算是末世之后,他们没放弃研究这颗突然袭来的行星来自哪里,最后还是通过寻找最后的探测之眼在末世那天采集到的断断续续的画面。

天文学家就发现那颗叫MR. E的行星是突然从一个巨大的黑洞里出现的。

正好目睹了这颗行星爆发成为一颗超新星的盛况,之后它将留下一个黑洞。

而更远的行星可能会通过这个黑洞来到蓝星附近的太空领域,打的蓝星措手不及。

中子星的密度至少为一亿吨每立方厘米,相当于一勺子盛了一个珠峰的质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恒星死亡之前是由于其聚变损失了质量,

导致其引力不足不能再维持原有的聚变反应,

其体积就会向外急剧扩胀,它爆发后会向空间中抛洒物质,如果这颗行星在距离蓝星很近的地方,那它撒出的物质就会直接砸向蓝星,就会给蓝星带来威胁。

蓝星的磁场强度仅0.7高斯,中子星的磁场却高达数千亿高斯。

它要想脱离中子星的引力场,一般需要10—15万千米每秒的速度,该速度接近于光速的一半。

中子星的逃逸速度位居第二,第一的是黑洞,其值已经大于光速值,所以光也无法从黑洞中逃出来。

因此我们只能看到黑洞的外的世界,它的中心是无法看到的。

唐欣却认为行星是有可能会穿越黑洞,虽然几率很小,但不是没有,如果真的有了,也是蓝星倒霉。

因为这颗行星的还有一个不稳定的特点,表现在温度不稳定,有的温度高达几百万度但有的仅有几百度。

这次探测器所观测到的脉冲星基本上属于温度比较高的,表面温度都在几百万开尔文左右,

但目前观测到的绝大部分中子星温度普遍较低,中子星刚形成时温度很高,但时间久了向外流失的能量太多。

但现在还是温度很高。

探测器根本无法靠近,只能给地面留下坐标,继续进行任务,寻找下一个探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