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月球驻地跟其他工厂基地一样是建设在月球地底深处,入口是一个半圆形隧道洞穴。
宇航员驻地建在距离月球表面6米的熔岩管处。
通过电梯进入驻地,驻地是用一一个一个大小不一的模块组装而成,它的外表是一个蛋型建筑。
建设与实验方案一模一样,宇航员驻地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高度约为50米,可容纳8名航天员居住。
在这个基地中,宇航员将通过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为航天员提供充足的氧气、水和食物。
这个方案的最大亮点是华国人的种菜基因。
在蓝星上,华国人以其独特的种植技术和智慧,将农田打造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如今,在宇航员的月球驻地内部也被赋予了这种能力,可以为航天员提供新鲜、健康的食品。
宇航员驻地内部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水循环系统、气候控制系统和生物支持系统等。
唐欣研发的GT.1材料铺满了这座基地内部的墙壁地面,天花板。
这些系统将确保宇航员驻地的正常运转,并保证航天员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基地的能耗非常低,仅为145.5千瓦。
远远低于在月球表面建立的基地能耗,宇航员进入后在月球上生活变得更加可行。
同时,这个方案的成本也非常低,舒适度也非常高。
看到华国新闻报道的月球基地建造视频,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对太空的探索,因为现在太空是属于全人类的,外星资源自然是先到先得。
鸥霉各国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华国独占外星资源。
对太空资源进行规模开发利用之前,各国必定要先将部分人送上太空建设基地。
但现在只有华国有能力在月球建设基地,眼看着华国马上就可以实现人类长期驻留,
鸥霉各国也开始跟华国寻求太空合作开发事宜,只是华国被他们欺负了这么久,华国自然不会轻易答应。
宇航员月球驻地完工了,月球也将正式成为探索其他外星的中转站。
为完成这项登月建设住宿基地任务,唐欣带着众多科研人员研制了火凤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载人月球车等装备。
以及新建发射场和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工作。
现在发射基地正在准备运送八名宇航员去往月球。
现场来了很多媒体进行跟踪报道。
国台记者在现场为全世界直播这次发射任务,而这个记者正是唐梅。
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国台做新闻记者,她这会儿正在介绍这次执行发射运输任务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