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向头盔,月球服的头盔上方有一个手电筒面板,这是用于宇航员在低光下操作工具和科学仪器;
上面还有一台高清摄像机,以便基地总控室和地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观看宇航员在做什么,出现什么意外也能及时。
“我们研制了不同尺码的月球服,也有不同颜色的,这套月球服一开始是准备设计成黑色的,
只是为了以便反射阳光,使宇航员处于适宜温度中,只好重新还原白色,
为了不显得死板,加了一些华国传统服装的元素,有淡蓝色祥云,还有金色的万字符,
若是大家喜欢,以后还可以设计其他颜色。”
“这个想法不错。”唐欣也觉得在不影响宇航服功能的情况下,可以设计的年轻时尚一些。
宇航员从月球基地在月球表面行走时,下肢活动较少,而在月表行走并展开科研活动时,下肢活动更多。
因此唐欣在设计新宇航服时就充分考虑到移动性,在加压服下半身安装了多个关节轴承,允许臀部弯曲和旋转,膝盖处有更大弯曲度,并采用了类似登山靴的柔性鞋底。
宇航服上半身的改造使宇航员可以大幅度旋转胳膊,并轻松将物体举过头顶。
这些细心的设计让宇航服才有了更好的灵性,更好的移动性。
安全永远是人类太空任务的重中之重,这种月球服可在零下约180摄氏度至零上约30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条件下保护宇航员,使他们不受辐射、月尘和微流星体侵害。
但月壤中藏着更大的风险,那就是其中有大量玻璃状碎屑,若是长时间在基地外执行任务,这些玻璃状碎屑会侵入宇航服中。
因此月球服增加了防尘设计,避免月尘被吸入并污染生命支持系统。
月球服的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在为宇航员提供能源和氧气的同时,还能清除宇航服中的二氧化碳、有毒气体等。
月球服的生命支持背包可以持续清除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
相比之下,目前的宇航服只能储存二氧化碳直至饱和,从而限制了宇航服的使用时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唐欣设计的月球服安全性和防护能力有着大幅提高。
看了几套完成的月球服,唐欣觉得还不错,只要他们完成了外层材料的研制,就能得到更好的月球服。
覃校晨带着唐欣参观了他们制作宇航服的过程,“月球服的所有结构部件都是采用的模块化设计,方便在长时间探索任务中更换组件。
头盔采用了可快速更换的防护面罩,如果出现表面破损、凹陷或刮伤等问题,可以单独更换防护面罩,无需将整个头盔送回蓝星维修。
生命支持“背包”中使用了微型化的电子系统和管道系统,许多组件在设计上是有备份和冗余度的,万一有些组件出现问题也无大碍,这有利于延长外星任务。”
听了覃校晨的介绍,唐欣对他的这个想法很支持,“我当时设计宇航服也只是一小部分构件使用了模块化设计,你们能全部用模块化设计,下了不少功夫。”
“我们的研究员对运动中的宇航员进行全身3D扫描,根据3D动画模型设计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