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病的村民发现唐欣都不收诊费,还给她们免费赠药,他们一个个也都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便有村民从家里拿了平时捡的晒干的蘑菇给她送来,“唐大夫,这点我就晒得菌子,不值钱,您带回去吃。”
也有会打猎的村民提着没舍不得吃熏干的兔肉,野猪肉,还有新鲜刚打的野鸡,“唐大夫,野鸡是在山上打的,您带回去可以炖蘑菇吃。”
“真的不用送,你们拿回去。”唐欣还在给另一个生病村民治疗,只能口头拒绝村民的送礼。
“唐大夫,您就收下吧,我们也没钱出医药费,您好心帮我们,我们也不能占您便宜。”一个瘦黑的大嫂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板凳上就跑了,东西唐欣给她还回来。
李大嫂和正在看病的其他村民也都劝她,“唐大夫,您就收下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点东西在山里都是常见的,家家户户都有。”
“这些干货都是可以卖钱的,你们你回去还能挣点钱。”
“这些菌子哪有人收哦,卖出去也没几毛钱,还不如留着自己吃。”
“兔子、野鸡、野猪总有人收吧?”
“都没得人来收,这些野东西平时也不是经常能打到,跑一趟也划不来,就留着熏了待客,还有过节的时候吃。”
唐欣明白了,也不再拒绝,她默认的结果就是,所有找她看过病的村民都给她送来谢礼,有野鸡蛋,野鸡,兔子,野猪肉,蘑菇最多,然后屋里堆了一堆山货。
看着这些山里淳朴的村民带着感激送来家里最珍贵的东西,唐欣心里也升起一些感动,还是这个年代的人更淳朴。
她或许可以帮他们做点什么,至少能让山里的这些村民在山里种地之余还能赚点外快。
“李大婶,你们住的这片山里都有什么山货?”
“就只有黄蘑,木耳,野菜,野鸡,兔子,野猪,我们这儿也没得什么值钱的山货。”
“这些菌子有哪些品种,叫什么名儿?”
“这两个长的蛮像的,一个叫黄丝菌,一个叫枞树菌都是树底下长的,这个都阳雀儿菌,我们屋后头就有,这个有网子的叫竹伞菌,竹林子里蛮多。”
前两种菌子,唐欣小时候在山上也捡过,春天的时候一下雨满山都是,非常常见。
李嫂子说服洋雀儿菌和竹伞菌,她也非常熟悉,它们学名叫羊肚菌和竹荪,这两种都是非常值钱的。
她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唐欣请李大婶帮忙把十来只新鲜的野鸡和了、七只新鲜的兔子全做了,然后给需要补充营养的病人家里送去。
还给前天难产的香草也送了一碗野鸡汤。
村民们都被唐欣的这个举动感动了,就要长辈教导自家晚辈,“唐大夫这人太好了,以后有句话一定要报答唐大夫。”
家里的晚辈都把这话记在了心里。
田家村的郑秀有人收到了唐欣让安安和康康捎回去的野味和山货
康复的郑娟看到这么多的菌子和野味,羡慕的看着大姐,“姐,小欣真的被你们教的太好了,出去看诊也不忘给你送好吃的。”
“她从小就这样,你又不是不知道,你以前也是经常能吃到。”郑秀心里当然是非常高兴的,只不过嘴上还是谦虚了。
以前唐欣在老家也是经常出去打猎,每次,郑秀都会给娘家送一点过来。
“儿子的福还没享受到,倒是先享受了侄女的福气。”郑娟说起这事一脸的笑容,但也有对儿子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