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转载自百度)
解说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这四句,我们乍看起来似乎是很容易懂,实际上所含的意思是既深且广。“说通及心通”,‘说’这一个字不但包括言说,同时也包括佛法所有的教学,用‘说’字来代表。‘通’是通达无碍,《华严经》讲的四无碍辩才,这是通的意思。‘心通’就是宗通,心通与说通就是所谓宗门与教下,但是宗门与教下是一不是二。过去有人说,心通的人一定达到说通,而说通之人未必能做到心通。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一层观察,就知道心通与说通有密切的关系;若心不通,说通是绝对做不到。由此可知,要想做到说通,一定要心通。如何才能做到通达无碍?下面一句比喻为我们点出来了。“如日处虚空”,像太阳一样,在虚空之中,意思是教我们要做到一法不立,才能做到通达。做不到,换句话说,纵然是以研学而通达三藏经论,或者通达世出世间法,自己并没有真正证得这个境界,也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不能做到‘通’字;通,简单来说就是一定要亲证。心通者,证悟实相;说通者,解悟佛说。此地的‘通’,是指证悟之说才是说通,决定不是解悟之说。这个意思,从以下的句子我们能看得出来。
这十五首颂,《法宝坛经无相颂讲话》解释得相当清楚,也举出禅宗许多公案来证实,并且得到当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的印证。书中举出禅宗嘉山和尚公案,公案的内容是说明一个人,他亲证的境界到什么程度?所谓‘上无片瓦,下无立锥’,这两句话就是如日处虚空的意思,到这样的地步才可以说是亲证实相。证得实相之后,实相是体,演说是用。体是根本,说是末,本能摄末,所以心通的人自然就说通。说通的人,由说通而证得心通,这也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因为常常演说就是长时期的薰习,薰习时间长了,自然就能证悟。所以说,由说通至心通,这是菩萨的教法;由心通至说通,是如来的教法,我们应当从这里来观察。这是说明‘说’与‘心’是一不是二。前面两句是说明佛教教法的原则,一定要做到通达无碍。
下面这两句是说明佛祖立教的宗旨。“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唯’是唯独。‘传’是承传,辗转授受。‘见’是讲亲证。‘性’是指众生本具的心性,在唯识称作阿赖耶识。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它的宗旨就是传授见性之法。‘法’这个字是包罗万象,佛经里将这个字举作一切事物、一切理论、一切程序,乃至于虚空法界的总代名词。在这里,特别是指一切法里面的修行方法,尤其是指见性的方法。末后这一句,显示出佛法出世是普度一切众生。‘邪宗’,简单的说,凡是不以见性法为教学宗旨的,都是邪宗。在佛法中,未了心外无佛、心外无法的一切宗派,也是邪宗。佛法是无诤之法,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也看到佛法里有一些争论,这是为了普度众生、破邪显正不得已的一种方法,决不是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