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油少了,就是盐味太淡了,吃起来没有一点好胃口。
要么就说她和的面,要么太稀软,拉的面条都是断节,要么就说面和硬了,根本拉不开面条。
反正没有一次吃饭是开开心心咽下去的。
每当王玉花挑三拣四的时候,余春花总在一旁煽风点火,让王玉花对何梅越加的不满和厌恶。
何梅心里恨婆婆的刻薄,更恨这个大姑子的笑里藏刀。
大姑子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却总能见缝插针,甩个软刀子过来,迅速燃起婆婆对她的不满。
何梅一直在这两个婆婆手底下忍辱负重地熬着,熬了几年,总算在余水絮上小学的时候分了家,脱离了这两个“恶婆”的魔掌。
何梅总算感觉能够扬眉吐气了。可是她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多少在家里是没什么话语权的。
即便余盛堂对她情有独钟,却依然还是带着大男子主义的方式跟她生活。
她偶尔犯错的时候,余盛堂也会打她一顿,只是没有余春花的丈夫打得那么狠而已。
至于余春花的婚后悲惨生活,暂时按下不提。
何梅正因为在嫁人之前,没有学会做饭,所以在村里一度成为亲戚朋友的笑柄。
当初如果不是公公余建国帮他们在村里落了户,又给安排了土地糊口,只怕他们一家也是要饿死的。
父亲何守成为了感谢那时还是村长的余建国对他们一家的照护之恩,就想着将小女儿嫁给余建国的长子余盛堂。
八十年代的时候,子女的婚姻大多数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很少有人通过自由恋爱最终步入婚姻的。然而余家却有一个人例外,这都是后话。
因余盛堂与何梅都在一个村里,所以也不存在婚前没有相看就盲婚哑嫁的道理。
余盛堂对何梅一见钟情。
余水絮不止一次从余盛堂跟她回忆和何梅的回忆里看到,父亲脸上的神往。
余盛堂说,何梅那时候编着一股粗粗的麻花辫,放在脖颈处,垂到胸前, 瘦小的身躯,力气却很大。
下地干活从不喊累,两担水桶,轻轻一扛,就把扁担挑了起来。
碰见同村的小伙子们,有好事者意欲帮忙挑扁担,她也是冷冷的一口回绝。
从来没有看到过何梅像别家女子那般害羞的模样。
一双大眼睛扑闪着,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好看。
余盛堂感觉自己应该是在媒人来说亲之前,就已经对何梅有了好感的。
两人的婚事一拍即合,中间也没有过多坎坷。
余盛堂总算如愿娶到了心爱的女子。
而何梅对此,仿佛并没有那么在意。
她无所谓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