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注定的结局

狗在楚营 醉青锋 1215 字 10天前

与齐国相比,楚处于边缘国家,为了说服韩信去就任,刘邦也编造了一个借口,他说如今义帝无后,而你对楚地的风俗比较熟悉,天下也没有人比你当楚王更合适的了。

刘邦的这个借口可是牵强得很,没有任何一条足以说明韩信你必须前往。

然而若是从深层考虑,楚国的地盘确实比齐国大,又是韩信的家乡。让韩信去当楚王,那也等于让他是衣锦还乡了。

同样是王,齐王和楚王又有何分别呢?这其中当然是有分别的。

首先,从位置上说,齐正处于中原的核心地区,而它的经济实力也要比周围的国家要强很多。

楚地虽然广阔,然而位置太靠边缘,经济力量更是薄弱,其他条件也很落后。

其次,楚毕竟是项羽的故乡,民风彪悍,不是像齐国那样容易控制的。

这就像由一线城市的一把手,调你去当五线城市的一把手一样,明显就是降职了。

韩信不可能看不出来,就算他看不出来,他身边的谋士也能看得出来。

然而,出乎刘邦意料的是,韩信竟然一声不吭,带上人马就到楚地赴任去了。

而韩信之所以能够接受刘邦的这样的条件,那首先是由于他自己个人的梦想已经达成。

韩信早期生活落魄,他一生所追求的只不过就是封王而已,既然是封王,那齐王和楚王没什么不同。

再者,他心中对刘邦是感恩的,不然早在武涉和蒯通劝说他的时候,他也不会毅然拒绝了他们三分天下的要求。

而且由于太忠心,所以他任由刘邦在自己身边安插亲信。

连刘邦甚至安排张耳监视自己,分自己的权,他也坦然接受。

由于他身边都是刘邦的嫡系,有这些人在,他很容易就被架空。

即便是被封王,如果权力没有亲信的拱卫,权力就渗透不下去,就是一个傀儡。

所以刘邦才敢大摇大摆地进入韩信军营夺其兵权,且没有遭到任何反抗。

虽然韩信对刘邦忠心耿耿,但他又过于恃才傲物,居功自傲,一点情商都没有,所以最后结果也注定了他的悲剧。

当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之时,韩信这家伙刚平定齐地就派人写信给刘邦,要求刘邦给他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