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我欲建一文舍

百里奚言道:“初至新国,诸事未通,我怎可担此大任,待我精通新国文学,在言大夫郡守之事。”

这百里奚真的就像小学生一样,进入了学堂,学起了简化字和新国的言论。

说起教育就不得不说曾经的计吏筹,自从被敕封为大夫,计吏筹也给自己弄了个氏,以文为氏,即名叫文筹。

新国已经在很多城邑都开了学堂,总共新式教师已经有四百多人,但仍旧不够用的,因为仅学生就有2万多人。

新拓展的鲜虞国,现在还没安排学校和教师呢。而且就是给各地派发的教师,很多也是十五六岁,刚刚学完三到四年课程的学生。很多教师还是一边学习,一边教更小的学生。

现在封地的教育资源是最好的,有完善的四个年级的教学,1-3年级是基础的文字和算术,大部分的学童学到这里就完事了。

极少数学习优异者,会进入高年级学习,除了一些高深的言论外,还有一些基础的几何、方程、统计概率、基础物理等课程。这些人可以算是新国的人才,以后是新国的基层官吏都从这里选拔。

还有一部分学习有优异者,被培养成教师,被派发到各地去教书育人,这里面有相当数量的的女子。

这只是针对新国的教育体系,再过上几年一切都会正常起来。自从百里奚来到新国之后,木耒便想开始吸纳其他国家的人才了。

怎么吸引?文字、理论、言论、特有的学科……这是木耒最先想到的,还有需要办一所特殊的学校来吸引这些学子。

于是木耒召来了文筹,一起来商量这件事。这其实也是和齐国盟约中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国家。

“我欲建一文舍,聚拢天下之学子,于我新国比文斗才,狡舌诡辩之用。另可传我新国文字于诸国,扬我新国威名于天下……”木耒对文筹说道。

文筹想了好一会儿,才回道:“既是诸国学子,亦先教授其新文,后习我新国之言(论)?”

“既来我新国求学,便需识我新国文字,简化字通行我新国上下,他国学子为何学不得?不识我新文,怎可读我新国之书,辩我新国之论?”

“那此文舍建于何处?”文筹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任罘在邯郸营建新都,这文舍便建于新都邯郸,如何?”

这个木耒想了好久,开始他想将这文舍建在邢台,那样这些学子里面有不怀好意的人,也不会干扰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