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既得幽州望并州

“宣教设于屯上”,此为刘备整顿军队之基石。

此次原幽州兵军情激愤、要求复仇,宣教抚慰居功至伟。

各宣教遵刘备之令,与下级原幽州军官推心置腹,分析形势,告知众人与袁绍缔结和平之约,乃是权宜之计,以争取时间整顿内部,蓄积粮谷,支应大战。

刘备此前在青州实行科举小试,这次在讲武堂培训的基础上再试行武举,分兵法韬略、个人武力等几个科目,筛选人才,奖拔卓异。

对陈禄、谢荣等部一级校尉或军司马,刘备或写信,或面谈,亲自告知众将,公孙有恩于青州,必当为其报仇,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前需耕织而非战争,需苦练内功而非穷兵黩武。

不怕技不如人,怕的是盲目自大。

等到真练成精兵,就算陈禄、谢荣等人想要在家待着,刘备也不会同意。

扫平天下,重兴汉室,心不改,志亦不改。

全军上下皆振奋。

回到邺城,袁绍明确近期用兵方向乃是并州。

首先是上党。

首要是确定领兵大将。

曹操这段时间的表现征服了很多人。

就连一向对其抱有疑心的田丰都放下成见,以为曹操忠心辅佐袁绍,乃为冀州柱石。

沮授不放心曹操去兖州,并州倒是无妨,不过还是应该加以防范。

平了公孙后,袁绍回到邺城,升沮授为破虏将军,厚加封赏,其余诸将各有赏赐。

袁绍是绝对不愿意让沮授再领兵的,如今沮授威望过高,一旦领兵在外,据郡自立,那就不妙了。

除了沮授,也就剩下逄纪、麴义、审配、曹操寥寥数人了。

逄纪乃腹心之任,自己须离不开他,不可遣去。

麴义跋扈,因为这次封赏之事,口出怨言,更不能遣。

审配坐视袁谭败于刘备之手,可见其用兵过于胶涩,征并州不易,恐非其所能任。

唯一的选择就是曹操了。

袁绍遂召曹操入府倾谈,流露出让他领兵之意。

曹操心中大喜,满脸感激,道:“袁公之命,操必竭心尽命,破上党、平太原,为袁公打开入关中之路。”

袁绍颔首。

这时突有一人闯入,叫道:“曹操不可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