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各有隐忧暂罢兵+驻马相见推英雄

陈宫道:“如今我军三面受敌,危在旦夕,正当明公奋发之时,如何能效儿女之泣!且住悲声!”

戏忠因问道:“刘备欲与我军缔盟,两相罢兵,如何应对?”

小主,

曹操道:“吾方寸已乱,诸君且议之。”

陈宫道:“刘备之兴也勃也,根基不固,且闻其治政甚苛,必不为地方所附,不如放其东归,待其内部自生乱,我军再图之。”

夏侯惇道:“刘备麾下猛将如云,惇担心养虎为患。”

戏忠道:“虎自当戒备,但狼与狐此时欲夺我军基业,亦不可不防。若能驱狼逐狐,保住兖州,再与袁公共猎青州,捕虎不难。”

夏侯渊赞成与刘备罢战,但道:“若刘备退兵,两下休战,则当以何处为界?”

戏忠道:“信中未知,刘备言与曹公单骑会盟时议之。”

曹洪忙道:“单骑会盟不可行,此必刘备奸计,欲害明公。”

陈宫也劝谏,道:“不如宫代明公前往会之,若刘备不肯,也派一大将便了。”

曹操红着眼睛,冷冷道:“刘备敢单骑相见,吾有何不敢?若其欲犯吾,可试吾手戟!”

众人才想起曹操年轻时的事迹,略放下心来。

曹操年轻时曾私入中常侍张让室,张让发觉,喊人擒拿曹操,曹操执短戟与张让十几名侍卫战于中庭,跃上墙头离去,才武绝人,毫发无伤。

经过使者来回商议,刘备全军自寿张北渡汶水,至无盐。

刘备率骑兵一百至汶水北岸,曹操率骑兵一百至汶水南岸。

汶水上搭一狭窄浮桥,刘备、曹操两人单骑至浮桥上相见。

两方骑兵各相距数百步,若有一方意图发难,也来不及追上两人。

第八十五章驻马相见推英雄

汶水西连大野泽,东接淄水,注入大海。

汶水将东平国分为南北两半,北有须昌、无盐、章县、富成四县,南有寿张、东平陆、宁阳三城。旭

日东升,将汶水照得波光粼粼,河上窄小的浮桥之上,两马相对三尺而立。

马上两个骑士,其一洒脱不羁、目如朗星,其一温厚如玉、面沉如水,都是三十多岁、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正是曹操和刘备。

曹操本是怀着对刘备极端仇恨和敌意,但望见刘备目中毫不掩饰的杀机,又有些困惑,问道:

“与君素无仇怨,而君杀吾弟,今日会见,君反而恨意滔天,何也?何恨之深也?”

刘备道:“非私仇,乃国恨!”

曹操怫然道:“吾为汉忠臣,守土拒贼,尔悍然入境,取吾郡县,杀吾士民,谁负国恨?”

刘备一滞,不错,不能拿曹操未来之事来说他是奸臣,如今他确实处处表现得是汉室忠臣,只得道:

“吾为汉宗室,汉之天下,亦吾家之天下,君跨州连郡,欲行割据之事,且君有雄才,危汉室者必君也。

吾为朝廷除未发之祸乱,正出于忠心。”

曹操慨然道:“七国亦宗室,却为叛贼,平七国者忠臣,史书有载。

刘君郎在益州阴图异志,君出青州昭明不臣之心,不过意图提前剪除汉室羽翼、杀害英雄志士,何须再虚词掩饰?

吾虽不才,必扞卫汉室,不让君危及社稷,耿耿赤心,天日可鉴!”

刘备笑道:“形格势异,岂能一概而论。

向者七国之乱时,圣主在朝,海内承平,黎庶安乐,七国之王以‘清君侧’之名而行篡逆之事,海内弃之。

今天下分崩,帝主失所,奸臣窃命,盗贼蚁聚,人民流移,衰苦甚于秦世。

举凡忠臣义士,无不思有报效,上辅天子,下安黎庶——他人如此,何况宗室之人乎?

刘君郎虽怀二志,阴为不臣,然宗室帝胄,岂俱如此?

袁氏四世三公,家声显赫,今天下汹汹,四海扰扰,袁本初世食汉禄,不思保国安民,反阴图废立,又驱逐朝廷守牧之官,窃据大州,不臣之意昭然若揭,非篡逆而何?

君之所为,吾亦有所知也:

汝世居谯沛之间,世代簪缨,初举孝廉入仕,仗节敢为,忠良清直;倡举义兵,诛乱除暴,谁不敬仰!

吾本以汝为定乱之臣,将为朝廷柱石,何期阿附袁绍逆党,朋比为奸,未得朝廷恩命,徒倚强力而占据兖州,狼子野心,吾已知矣!

乱天下者,必本初与汝也!

君又何必故做豪言,图惹人笑!”

曹操大怒,冷笑道:“滔滔雄辩,难掩君擅入吾州之事实;

满嘴虚词,益显君欲图兼并之野心!

是非不自口中来,忠奸自有青史书!

君杀吾弟,不过私仇,君怀异志,却是国恨,吾与君必不两立于世!”

刘备笑道:“好一个忠奸自有青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