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简单的说,汪宗坡背起了儿子,心花怒放的回了家。
李真钢送走了汪宗坡父子俩,回到屋里坐在了沙发上,笑呵呵地望着坐在炕上的妻子向红梅:“我跟你说,你赶明儿个要是给,宗坡说这个媳妇去,你可得带着你姐姐、你姐夫去呀(指向红阳、老万)。他们俩要是帮着你,说这个媳妇准成。”
向红梅:“我干吗要带着他们俩去呀?他们俩帮着我说这个媳妇儿,为什么就准成啊?”
李真钢:“你身有体会,你还不知道吗?”
向红梅:“我身有什么体会,我知道什么呀?”
李真钢得意地:“想当年要不是你姐姐、你姐夫,合起伙来说瞎话儿,把你赚给了我,你能寻的了我这个猫不叼、狗都不来啃的老头子吗?”
向红梅轻蔑的一笑:“他们俩能赚的了我吗?我那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玉玲抿嘴一笑:“爸爸你那是命好,有这个艳福。我妈妈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到多咱也是好汉子无好妻、赖汉子有花枝。”
李真钢看着女儿:“我的宝贝闺妮,别看你爸爸我长的样不济,可是你爸爸我,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是个赖汉子。我给你姐姐、你哥哥、还有你,当了多一辈子的孺子牛了。”
注:孺子牛是怎么回事啊?
过去有个皇上,六十多岁才得了一个老儿子,他过分的溺爱这个老儿子。儿子小的时候,他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脑瓜顶上怕摔着,搁在耳头眼里怕憋死。这个老皇上老是半伸着两条胳膊,托着儿子玩儿。这个皇上的岁数越来越大,儿子也越长越大。后来这个皇上两条胳膊,就托不动儿子玩了,皇上就跪爬在地上,让儿子骑在他的后背上,当牛骑着他玩儿。皇上还在自己的嘴里,勒上一根绳子,让儿子在他的后背上,拽着绳子的两头骑在他的后背上玩儿。皇上要是爬的快了,儿子就会拽着绳子的两头儿,往后用力的扽绳子,皇上就爬慢了。皇上要是爬的太慢了,儿子骑在皇上的后背上,就会用两条腿,使劲的磕打皇上两面的肋叉子,皇上就爬的快了。时间长了,皇上的两颗门牙,让儿子用绳子都给扽掉了,还得咽的肚子里头去。孺子牛就是这么来的。鲁迅曾经用孺子牛,褒贬过一些个为官的人。
李真钢、向红梅夫妻俩,老万、向红阳夫妻俩一起,还真就把汪宗坡的这门亲事儿,给搓合成了,并且头春节就结了婚。汪宗坡和妻子相亲相爱,一家四口人其乐融融,日子过的愉快、顺利、红红火火。李真钢夫妻俩、老万夫妻俩,又修了一份好儿,又积了一份阴德,挽救了一个将要,误入歧途的汪宗坡。让你说,李真钢一家人、老万一家人,能得不了好吗?日子过的还有个不平平安安吗?人们都说,修行八辈子好儿,才能遇上一家好邻居哪。要么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将来能有出息,三次搬家找个好邻居哪。
孟母为了儿子能将来能有出息,三次搬是这么回事儿。
孟母带着儿子一开始,在坟地里为丈夫守孝三年。孟母一看儿子在坟地上,净学着大人烧纸磕头不行啊,将来长大了成不了大器、有不了出息呀。所以孟母为丈夫守孝三年期满以后,就搬家搬到了一个集市上住。集市上南来北往的人多,做买卖的人也不少,做买卖的人为了销售,自己的货品谎话连篇,胡说八道的吹嘘,自己的货物怎么怎好,一句实话都没有。小孩学事十分的快,没有几天,自己的孩子就和做买卖的人,学会了说谎话,胡说八道的吹嘘骗人。孟母一看在集市上住着不行,儿子学不了好儿,将来长大了有不了出息、成不了材。所以她又带着儿子第二次搬家,搬到了一个屠宰场的附近居住,也就是宰猪场。小孩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神密感、新鲜感,小孩的接受能力很强、学事学的也快。孟母的儿子每天到屠宰场里看宰猪的。不多些个日子,小孩就学会了猪被宰时的叫唤声,和屠夫怎么宰猪的姿态了。孟母一看这么下去不行,几岁的小孩就学会了杀戮,将来脾气会变的暴躁,性格上也会变的冷酷无情,就会失去人慈善的本性。将来儿子大了更成不了器、成不了材、有不了出息。因此孟母又带着儿子,第三次搬家。第三次搬家搬到了,一所学堂附近居住。学堂里每天都传来,之乎这也朗朗的读出声,儿子每天到学堂里,听老师讲课接受教育,不久儿子就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怎么才能做一个有德行的大善人。孟母的这个儿子就是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圣人。所以说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在德行上的好赖,都跟街坊四邻的人,有着直接关系。要么说:近朱者亦红、近墨者亦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