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虎、孙大栓这会儿,每人抱着一抱柴禾进了外间屋。
杨大春又在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填进锅里,然后把放在锅台上面儿,和面的瓦盆刷干净,走到靠后屋墙的瓦罐前,用两只小手捧了一小捧白面回到锅台前。把白面放进瓦盆里开始和面。
几个孩子站着,围在杨大春身边儿,莫名其妙的看着杨大春和面。
不大一会儿,杨大春和好了鸡蛋大小的一疙瘩面,直起身来转身:“大虎哥你烧火,把锅里的水烧开了。”
“行。”范大虎答应了一声,蹲在灶火膛旁,往灶火膛里填了一把烂柴禾点着了烧火。
杨大春是个非常懂事儿、聪明的孩子,他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他清楚爸爸、妈妈下地干活非常的辛苦,如果是某一天母亲收工晚了,他放学回家后,就会主动的把饭菜做好了。农村的家常饭,比如贴饼子,扒拉疙瘩汤,熘山药(红薯),熬粥,做片汤等等的饭,他做的都是不错的。
杨大春把那一小疙瘩面,拿到案板上用小擀杖,把面擀成了一块圆片儿,他拿起菜刀把圆片拉成了几根宽面条儿。
这时大虎已经把锅里的水烧开了,杨大春走到锅台旁迅速地掀开了锅盖顶,锅里的热气“腾”地一下子冒出了锅,直冲屋顶。杨大春往后退了一步,手里拿着锅盖顶,仰着脸儿,俩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屋顶看。
片刻,锅里的热气逐渐散去,锅里面的开水气泡儿,逐渐变小慢慢消失了。杨大春急忙走上前去,弯下腰仔仔细细看了一会锅里的水,没有发现有什么脏的东西儿。于是说道:“大虎哥你填柴禾,继续烧火吧。”
锅里的水很快被重新烧开了,杨大春转身回到案板前,两只小手分别捏住一根面片的两头儿,来到锅台前。双手稍一用力抻了抻面片儿,放进了滚开的锅里。把面条片全部放进锅里之后,他又拿起一双筷子,慢慢地把锅里粘在一起的面片扒拉开,盖上了锅盖顶。他往后退了一步站定,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屋顶和四周的动静。
范大虎往灶火膛里继续填着柴禾烧着火。
热蒸气透过锅盖顶的缝隙,往外冒出的越来越浓,越来越急,形成了腾腾的雾气。杨大春再次上前,掀开锅盖顶,锅里的蒸气喷薄而起,直冲屋顶。他退后一步,继续细心地观察着屋顶和四周的变化。等热气散尽了,他走到锅台前,弯下腰仔细的察看着锅里面儿,仍然没有什么可疑之物。他直起身来:“大虎哥你不用烧火了,锅里的水已经开了两、三个开了,片汤熟了。”
“哎。”范大虎答应了一声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