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修复

路羽果见他们要试音,立即就把备用的几副甲片拿出来,给他们试音。

几位教授纷纷带上试音。

“带着甲片弹的声音更好啊!”杨士境说。

池教授见杨士境试得差不多了,就立即抢了过来试试。

杨士境拉着路羽果到一堆材料前说:“我也看了你制作琵琶的视频了,我制作的琵琶和你制作的流程差不多,但音质非常不稳定。”

他拿起了一个小叶紫檀的材料,说:“听陈老师说,很可能是材料的问题,我们找了好几天,这些都是阴干五年以上的木材,你看看这些能不能行。”

路羽果听了后就拿起几块木材来查看。

不过他不是专业的,也没有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材料有没有阴干五年以上,只能大致判断这些材料还不错。

“杨先生,我看这些材料还是不错的,但我也不是很懂,不过,我发现阴干最好还是能找一些高科技仪器来测一下比较好。”

他想了想又便提议道:“我发现了阴干过的材料,湿度会在一定的程度上,这样才能让音质稳定。

或者我们可以研究这种湿度数值,要是能精准测量到,以后甚至可以用高科技阴干材料,甚至可以量产琵琶。”

前世就是有不少的琴厂就是这样做的,虽然这样做的琵琶没有人工阴干的好。

不过,只要能量产,琵琶的制作成本就会更低,能买得起的人更多,会使得更多人想要学习琵琶。

杨士境听了点了点头,他说:“这事我们讨论过,所以我们才让你把琵琶拿过来。”

他拿起一个巴掌大的小仪器。

“我们就是想检测一下你制作的琵琶,以这把琵琶的湿度来做一个基准,有了这个基准,研究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路羽果了然的点了点头,看来专家教授们也是非常有想法和计划的。

几位专家和教授都试过琵琶后,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他们拿出各种测量仪器,先是测试琵琶的各种数据和音质。

然后研究各种材料的数据,再对比各种数据。

路羽果一直跟着他们,在给他们打下手,做助理。

一直忙到了傍晚,各位专家和教授才停下来。

“明天继续吧,这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杨士境说。

陈易安和路羽果说:“你先回家吧,明天早上再来。”

“好。”路羽果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