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几月再回匙于,陆衡之此时具体会在哪儿、画爽也拿不准。
军中依旧存在叛徒,是故此次回东关军、必须谨慎。
诺行赴离关前、申徒启曾教过他如何在军营外联络自己,所以到达匙于关附近之后,都是由诺行赴负责带路。
走进一条幽深的窄巷、提灯于黑夜中穿行,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总能发现另一条小巷的存在。
低矮的房舍紧密的联结在一起,若是运气好,偶尔还能窥见几处溢出门扉的荧荧火光。
在这么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纵横交错的细长窄巷、无疑是寂静的;
然而当房中的灯火和手中的火光交汇时,那些步履匆匆的过客、也便短暂的拥有了归处。
或是挂念、或是忧心......每逢边关开战之时,又是多少人家的无眠之夜?
护佑自己长大的茅草屋、和几亩薄田可以是家,有亲人在的地方、同样可以是家......
家会在什么地方,似乎从来就不会受到任何约束。
只要有自己的所爱之人,“家”这个字、便不会再指向一个特定的地方。
.........
深的仿佛不曾拥有尽头的巷子,是承明帝时期、朝廷建来给百夫长、及百夫长以上家眷居住的地方。
家有从军者、按大栎律法,朝廷每月都会补贴相应的银钱。
自承明帝八年起、对于愿意搬到关隘附近的武将家眷,朝廷也会额外再给予一些补助。
所以住在关隘附近、除了有可能在关隘失守之后遇到危险,倒是不用担心会有什么生计上的问题。
十天一次的见面,一月一次的归家;在那些长长的巷子里,寄托着数也数不清的关切。
纵使他们仍旧无法每天相见、可是当路程变短的时候,心里就有了慰藉与着落。
.........
若非距离上一次来并没有过去多久,只怕诺行赴也要迷失在这一座座大同小异的房屋之中。
前方的巷子逐渐变宽了些许,在经过最后一个圆润的拐角之后,诺行赴总算不负众望、带着画爽几人到了姚穆君住的地方。
深棕的木门边蹲着两个不大的石狮,在深青色屋瓦下、挂着一对绯色的灯笼。
诺行赴将手中已然快要燃尽的提灯交给画爽,走到那扇并不高大的木门面前,拿起铜制门环、不轻不重地扣了扣。
冷风呼啸着从耳边擦过,过了一会儿、门内也不曾传出什么动静。
诺行赴向后退了两步、疑惑地向四周看了看,才在犹豫之中再度拿起了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