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师傅难得露出微笑:“好,就依你的意思。”
嘟嘟看向小当家,也吐了吐舌头!
粥属于一种古老的美食,发展至今日,相信白水煮米,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在北方,白粥以外,常见的是红薯粥、小米粥、绿豆粥这一类谷物或者主食的不同搭配。
而来到南方,则粥呈现比较多的变化——砂锅粥、粥底火锅可谓是此类最极致的变种。
巨大的砂锅煲中,精心熬煮或黄鳝、或鲜虾、或螃蟹,辅以瑶柱、干鱿、蚝豉,在加上切成丝的新鲜生菜叶子,要多鲜美有多鲜美。
而最能代表广府特色的,首先当推来自西关荔湾的艇仔粥。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称水上人家)创造的,其后又在广州发扬光大。
旧时的荔枝湾边,常有船家靠在岸边,将渔船上捕捞出来的小鱼小虾烹调成粥,卖给来来往往的行人,这便是艇仔粥的来历。
旧广州,珠江西濠、沙基涌和荔枝湾一带,入夜时分,一排排花艇靠向岸边或大游船,每只艇的尾部都插着一支黄旗,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粥”字,那就是卖艇仔粥的疍家船。
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们会向岸边或游船的游客兜售艇仔粥。正宗艇仔粥,是水上人家用新鲜打捞的鱼虾蟹蚬螺等,杂七杂八,汇入一煲粥里熬出来的,由于新鲜,粥水鲜甜无比。
最初的艇仔粥每天用料不尽相同,打到什么就放什么料,美味异常。
后来,艇仔粥逐渐形成一定的形式,以鱼片、猪肚、蛋丝、花生、炸猪皮为主要辅料,配上葱花、油条,变成了一份来广必食的名小吃。
最后陆上店家也仿做艇仔粥,慢慢把它的配料固定下来,有鱼片、烧鸭丝、海蜇丝、炸花生、鸡蛋丝、鱿鱼丝、油炸鬼等,后来又增添了浮皮、炸薄脆等佐料。
及第吩咐帮厨不要忙,今天的早食他亲自做。
听到及第师傅要亲自出马,帮厨连忙去喊人学习及第师傅的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