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宋文轩上门

夏儿说道:“宋爷爷,我又写了几篇,本打算回京后再让我爹送信给您呢。”

宋文轩惊喜地站起身:“此话当真?”

“当真当真,在庄子上写了,带回来了,姜花,你回房拿我的稿子,就在从庄子上带回来的木箱子里。”夏儿交代道。姜花领了命回去拿。

宋文轩乐呵地道:“太好了,太好了。这时间刚好赶得上,这第十六册的《大兴赋》还差几篇就可以最后定稿了。黄鹤楼游记已经是选上了,要是这次可以再选上一两篇那就好了。”

“《大兴赋》一共才十五册啊?”夏儿问道。

“十五册已是不容易,基本上都要二到三年才能出一册,我们大兴地大物博,出一趟远门并不容易,路途遥远不说,路上各种风险,路上各种花费,许多穷才子并非想要出门游历就有那个条件,可能走不出省城就饿死,冻死在半路了。”宋文轩道,“宋家的几个向导,还是这些年特别培养的,因为经常要往返京城和潮州,没有向导自己走,至少要三十多天,有向导走一些安全的小路,正常十多二十天就可以到。其他的人家,哪里能得一个向导,特别带家小没有向导出行,是万万不行。”

宋文轩面对夏儿总是难得的有耐心。仔细地给夏儿解释其中的艰难,收集游记本来就难,更何况写回来的游记不一定皇帝就满意。最终的“评委”还得是皇帝,如果他们几个老家伙觉得好,皇帝否掉了,也是相当于一趟就做白工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更多是收集民间的稿件,也是为了节省派人出去浪费的时间和金钱。

古代这个交通没车没飞机慢,夏儿是理解的。

可这基础知识也是差到离奇,作为一个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现代人无法理解。

真的这漫长的几千年里,就没有一个皇帝想过,要给国民们搞基础全民教育吗?

她甚至觉得,是不是怕国民们学太聪明了就不好控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