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久,她说:“不怕吃苦,在供销社这些年也算学过怎么做生意。”
“还有个最大的优势,你没说,”白满川肯定地说。
“什么?”两姐弟怀疑的看着他。
“你熟悉了解各种山货特产,”白满川看着两人不以为然的样子,加强语气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还熟悉供销社系统,这是国内掌握各种山货特产最大的单位。”
“那……,你的意思……,是让我去贩山货?”易卫萍脸色奇怪的表情看着他,卫军更在一旁嗤嗤的偷笑。
“好嘛,刚说辞职不干了,转眼你让我去贩山货……。”
白满川不管一个瞪眼,一个偷笑的俩人,认真的说:“萍姐,我问问你,你们收木耳多少钱?卖多少钱?”
“收五、六毛一斤,零售大概八毛到一块。”她说完这话,露出些寻思的样子。
“现在,在商店里木耳好买吗?”
“不好买,经常有人托关系来买……,”她的眼睛亮起来。
“现在人工种木耳的多吗?技术难学吗?”
“人工木耳不多,单位上以前有专家来做推广,过了一阵就没人管了……,”萍姐嘿嘿地笑着。
“哦,那些专家能打听到吗?”
“那肯定没问题,其实有些农民也想学,就是你知道咱们这地方,都住的零零散散的,组织起来太麻烦,慢慢的就没人管了。”
“背靠大树好乘凉……,萍姐,如果你彻底辞职了,有些事情就不好办了啊。”
“恩,……哎,不对,你说彻底辞职?还有个不彻底的吗?”她突然对这句话的意思敏感起来。
白满川夸张的比划个赞扬的手势,解释说:“你想啊,如果把你的关系调到县供销社,有没有办法?”
“有些麻烦,县里的人太多,要是真想调过来,费点劲也不是不行。”她思忖道。
“如果只把关系转过来挂着,工资留在单位,不去上班行不行?”
易卫萍揣摩半晌,疑惑的问:“去年有个说法,叫“停薪留职”,是不是这个。”
白满川摇头:“停薪留职,要先停薪。明白吗?”他笑笑接着说,“这个可以叫‘留薪留职’,不过要把工资留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