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丹正思虑间,见萧正楠快马奔来,太子丹心知辽东大军是否到来有关军中士气,忙下城头把萧正楠拉到密室问话。
萧正楠气道:“老臣一路查探,途中并未遇见二公子和辽东大军,便一路直奔蓟城上都,原来不仅辽东大军就连蓟都守城士兵都早已离去,据城中百姓言道,大王听得秦王亲征,早已吓得六神无主,急令梁尚雄将军护主回师辽东,蓟都内连百姓也都去了大半,二公子更是不知所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子丹气得拔剑劈开一张坐椅嚷道:“大燕儿女本多是英勇之士,奈何有此弱懦的无能之主,不亡国才怪!”
萧正楠盛怒之下也一手拍桌:“易城尚未失守,昏王居然吓得先丢下蓟都,何不干脆下令全国向秦王跪地称臣罢了!”
太子丹静思良久,心中再无策略,萧正楠见太子丹气的发愣不语,胸口起伏澎湃,也不敢多言,待太子丹气息平缓后才道:“太子殿下才是我大燕国的命脉,此刻易城危在旦夕,不如殿下趁此离去,老臣派人护你回往辽东。”
太子丹挥剑指向萧正楠:“敌我尚未开战,何以本太子要弃城而逃,若是易城不保,蓟都也将沦陷,大燕国只剩下辽东荒蛮之地,岂不是名存实亡,本宫就算洒尽最后一滴热血也要死守易城,扞卫我大燕!”
萧正楠扑通跪下意欲再劝,太子丹甩袖离去,又上临水城头,见城头守兵云集,搭弓上箭对准城下秦兵。
原来秦兵已经策马奔来,蹄践污水,杀声赫赫,少许已经兵临城下。太子丹见来兵只有两万左右,两千骑兵率先奔到城下,为首的大将正是秦中郎将李信。太子丹心道:“区区两万秦兵就想攻下我临水镇,未免太小看我大燕。”
李信正要开口劝降,太子丹便已令弓箭手放箭。李信挥刀抵挡,见燕军所用的弓弩正是秦弓弩。秦弓弩,搭箭快射程远,又精准无误,且一弦多发,秦军征战列国少有对手,凭得就是强弩在手,如今燕军也有秦弓弩在手,又居高临下,两军交战优劣分明,才须臾之间,秦军奔在前面的两千骑兵已伤亡过半,李信虽有众军掩护也还是难免中了一箭。
众人见李信中箭,纷纷护着李信转头逃去。太子丹站在城头哈哈大笑。
秦王政见李信负伤回来心中惊骇,忙为李信传来医官,李信忍痛汇报了战情。王翦虽然知道李信此行必败,但却未想到才不过半个时辰便大败而回,心中骇然,说道:“百树林一役和临水一战燕兵可有我大秦弓弩?”
李信回道:“百树林之战若是燕军有我秦弓弩,我大军早已全军覆没,临水之战就算有大将军亲自统率,谁胜谁负也未可知。”
王翦叹道:“太子丹果真深得民心,得四方高人相助,燕军中卧虎藏龙,看来本座今日真的遇上对手了。”
站在一旁的辛胜一直都没有作声,见王翦愁眉紧锁这才道:“我大秦弓弩,内设机簧,安装巧妙,燕军纵然得高人指点,又岂能在此短短几天便可以打造数万弓弩,以末将看来,燕军的弓弩只是仿制出壳表而已,那些派上用场的弓弩,只是上次百树林战役中李将军部众丢落的弓弩。”
秦王政大悟:“齐楚赵魏秦都各有自制的弓弩,但是他们的弓弩最远不过三百步,而我秦弓弩最远射程可达五百步之外,又岂是燕军可比。”
王翦也道:“我王所言甚是,臣料燕军新造的弓弩虽然外形与我秦弓弩一般无二,但射程依然不会超过三百步,此番燕太子把重兵扎住临水,可见易城空虚,我军当可趁机攻打易城。”
秦王政道:“大将军用兵如神,百战百胜,孤王此番定要亲临阵前观望,一来壮我三军士气,二来可一睹大将军之神功风采。”
李信忙劝阻道:“末将本是大王的近身护卫统领,身负大王的安危职责,大王若是亲临战场,直叫末将心惊胆战,诚惶诚恐,还望大王依然坐镇营中,不可以亲临战场以身犯险。”
秦王政哈哈大笑:“孤王心揽天下,志得四方,就这种场面岂能吓到孤王,易城一战若本王不能亲临战场,又何以令天下臣服。”
王翦道:“李将军虽然受伤却无大碍,将军可以伴王身侧,大王若有毫发之损本座唯你是问,李尔将军可代兄职,将李将军的骑队兵改换成铜车铁马队,驱使新征的赵国新兵攻打前阵,辛胜将军调齐所有盾手,编成盾墙大军缓步压后,弓箭手及撞城队紧随其后,本座率刀剑手位列最后清剿所有燕军。”
众人得令后按部就班,各自出兵,李信见王翦将全军兵马分为四队,安然有序,攻守相助,又把新征的赵国新兵做为前阵,令燕军投鼠忌器,心下不禁佩服王翦的行阵布兵之略,信心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