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音乐,是因人而异的。
同样的一首歌,不同的人听来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一段悲伤的旋律,有的人听了会想起自己的伴侣,有的人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有的人会想起陪伴自己一生的宠物。
这取决于人的不同经历。
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并不一定能被听者理解,听众有属于自己的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创作者会说,虽然作品是他们的,但听众听了之后的感受是自己的。
最开始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对应的词。
那时的音乐是拍手,是嘴里意义不明的呼哈,哇啦。
但是神州从很久以前,音乐就是有词的。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等这些文学作品,在过去的人们口中,是有旋律的,是可以唱出来的。
与旋律对应的词,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准确的表达创作时的所思所想。
但是却会限制听众对音乐的自我理解。
例如徐介所演唱的那首《多变的爱》,那歌词描述的是爱情,是失恋。
这时候要是有个听众说我听到的不是爱情,而是亲情,那肯定会被认为是听错了,甚至被粗暴的判定为变态。
这也是徐介只拿到了不到四百票好听的原因。
今天的听众,不只是有情感经历丰富,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没吃过也没见过的工人。
他们听不懂那首歌所表达的情绪。
很多工人,十几岁未成年就在工地上干活养家,他们没有现代年轻人那种两小无猜的少年时光。
城里小孩在学校里看着阳光下跳动的长发青春懵懂,情愫暗生的时候,这些工人在工地满头大汗,被太阳晒得脱了皮。
工人的爱情,是回乡下相亲,是朋友介绍,是媒婆说合。
他们没有失恋,没时间在晚秋的枯叶里拉着女孩的手散步,更不会在大雪纷飞的夜里上演什么爱别离的戏码。
所以他们听不懂徐介的歌。
大部分人是善良的,即便听不懂,也为耳边回荡的旋律给出了好听的评价。
但总有人觉得我听不懂,又怎么能知道它好不好。
秉持着连让人听懂都做不到,又怎么能算好听的态度投了不好听。
并且徐介的演唱也没好到能让人无脑投好听的地步。
即便是那些能听懂的年轻人,也有人投了不好听。
两相叠加才让徐介拿到了一百多票不好听。
当然,不可否认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毕竟没有人的音乐能征服所有人的耳朵。
【啊~】
第一桀开始了他的演唱。
他没有把这首歌藏着掖着攒大招,而是一开始就放核弹。
然后,仿佛是昨天彩排时的重演,台下的观众们在他的歌声里展现着隐藏的自己,或哭或笑,或沉默不语。
这首歌没有歌词,没有名字,它是虚无的。
如任聚所说,它像一面镜子,听众听到的,都是自己。
人生种种,因人而异。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自我认知,但照镜子的时候,没有人会否认镜子里那个自己。
陈鸣延本以为第一桀的演唱会和昨天一样顺利结束,然后顺理成章的赢下第一场对赛。
但是他错了。
台上的第一桀没有失误,完美地结束了自己的演唱。
然后在音乐结束的刹那,原本沉浸在歌声中神态各异的观众们听到了压抑的呜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