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是赵文多这阵子的行事有点儿不合常规,早出晚归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找了些人频繁往来于两镇之间。
这要是换作别人,那就不一定了,好坏都可能。
放在这里之所以会说是‘好在’那是因为从这样行事的身上看到了曾经河矿的影子,在发现之前她也这样的东一头西一头的忙的不亦乐乎,却又什么都不说。
闷声干大事,就是这个样子。
这样的议论声越来越多,赵家也再次成了村里焦点,跟之前的河矿不同,所有的赞声一片都成了惋惜慨叹,对于赵三姑娘的声评也直线下降,也就是这么个当口,又发生了一件事。
都说人在倒霉的时候,那是喝口凉水都塞牙。
赵家贷款买荒地的事,在村里那是传的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说这老赵家挣了几年好钱儿,这就走下坡路了,眼瞅着就要赔钱,那二十多万就是把人卖了都还不上,这么大个窟窿可怎么能补上哟。
可以说,这会儿的赵家在村里眼里那就是败落了,之前那个村里头一户的风光已经不复存在,现在随时都走在欠债‘负’户的边缘。
也不知道这阵风打哪吹来的,赵家姑娘都没啥厚福,看着表面不错,却都是秧子货,刚开始还行这时间长了可就是漏了馅儿了。
赵三姑娘都说是个抓钱能手,现在不就成了漏勺了,攒的几年家底儿这就都给赔进去了,弄不好还得去坐牢。
赵二姑娘长的秀气,看着却是个没福气的。之前名声叫人给坏了,说亲事都被人挑捡。这刚当上正式工,就叫厂里给刷了下来,第一批减人就让她给趟着了。
最小的赵四姑娘,那扎个针都能给扎麻痹了,就说说她点儿得多正了。
这些个平常中的一件微乎小事,在一些人的别有用心下被恶意放大,慢慢开始在村里传扬开了。
四个姑娘里,唯一结婚的老大赵文英,不知道是因为成了别人家的媳妇,不再归属‘姑娘’之例而躲开被人诽议呢,还是有着后招等着放大呢。
事实证明,就是后者。赵家姑娘的没福风,赵文英成了最后‘压轴’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