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玉刚把鞋子穿完,见状连忙从屋里出来,脚跟脚的追出了大门。
两人都走了,屋里就剩下赵文兰,还有坐在炕上自己玩儿的不亦的乐乎的小五,她只能等着赵文多从西屋里过来,交代一声再出去了。
不想,赵文多盛完了鸡汤饭菜给送过去,回身停都没停的就往外走,身后还跟着个小四这个小尾巴,压根儿没回东屋来不说,还隔着几米远冲她直道:“你就别去了,家里得有人看着。”
可不是得有人在吗,东西两边都有人需要照顾,也离不了人哪。
就这么着,赵文兰成了被留下的那一个。眼见着一个个的出去的干净利落,一点儿都不拖泥带水,想要拒绝都没有机会。只能认命的留守,等着几人回来再好好问个清楚。
因为盛汤摆饭菜耽误了一会儿工夫,赵文多牵着小四出来,还没走到地方,半道儿上就能听见吵声。等到她们俩个到达聚堆儿的地方,周围已经站满了人,刚站住了脚,准备看个清楚。
人群里李翠珍指着戴玉娇斥声道:“你特意跑过来唱声,不就是想让我们家听见吗,现在我们过来了,你怎么还没声儿,瘪茄子了?有能耐你倒是继续骂呀,让我听听,你能多厉害。”
正像她说的那样,戴玉娇过来扎堆儿,大声嚎气的一阵连说带骂,就是冲着老赵家。不然,有话搁家里说,干什么选这里吵嚷。
背着人说骂是一回事,当着人面又是另一回事。戴玉娇倒是不怕什么,只是做贼的人难免会心虚,见到李翠珍和赵明玉出现的那一刻,还是停住了嘴,骂到一半儿的话咽了回去。
可这也只是瞬时间的事,随即反应过来便挺直了腰板儿,半点不怵的瞪回去。听得这李翠珍质问完,紧跟着就回过去:“我有什么不敢说的,你们家教育出来的好闺女,结婚找了婆家了,还当自己是姑娘呢,没事儿就回什么娘家。家里男人瘸着腿,走个道儿都困难,也不想着早点回去照顾着。更不用说,上头还有爷爷公,奶奶婆,那么大年岁了,就指望着孙儿媳跟前儿能尽尽孝道。可她倒好,成天见不着儿个人影,吃个饭倒个水,这样的小事儿都做不到,别的就更别想了。娶媳妇,娶媳妇,那都是往家里娶,就没听说过往外头奔的。要就是不乐意地婆家呆,那干脆就别结婚嫁人呗,娘家窝一辈子多好。”
戴玉芬围绕着这个话题已经说了老半天,不时骂上两句。赵文英在她口中,成了不懂孝顺公婆,不照顾丈夫的坏媳妇儿,有什么活儿都不知道干,净往娘家躲懒。
其实,要是按照平时,赵文英晚些下班,她也不见得会找出来骂这一通。主要是今天惹了点气儿,罗老太太叫她去把后院儿的几垅小白菜地间间苗儿,天儿热她犯了懒,就没动地方。打算着赵文英下班早,回来让她把这活儿给干了。
小主,
没成想,到了晚饭点儿了赵文英也没见着人影。罗老太太一瞅地里的活没给干,这话里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当着家里这几口人的面儿,对她好一通的教训,那是一点儿脸面都没给留。
戴玉芬把这笔账全算赵文英头上了。怪她没能早些下班,要是回到家就把这活儿给干了,她也不能挨这通骂。
这股火憋在肚子里,为了早一点把火撒出去,出门去往村口的道儿上溜,准备着一见着赵文英的面儿,那就开口骂。可是连着溜了两趟也没瞅见人,这火是越生越大。
直到有人告诉她,傍下午的时候,就看见赵文英坐着三轮车,跟李翠珍一起回的家。
一听完这个,戴玉芬立马火升到脑瓜顶儿上了,可着她等了半天,人早就回来了。还一头扎进了娘家,连面儿都没露。是不是早就知道地里有活儿,不想干,跑出去偷懒去了。
一想到是这个原因,被罗老太太教训的火,那就再也憋不住了。
瞅着村人聚在一起,正是人多的时候,她就跑过来,借着说话的当儿,把赵文英这个儿媳妇那是一通的埋汰,有的没的都往外说,就是各种的不是,没有半句好话。还特意冲着赵家的方向,半点不怕被听见的架势。
这么做的结果,也是立竿见影。
都没用上一刻钟,李翠珍和赵明玉俩人,直接就杀了过来。
戴玉芬当着这么多村人的面,一通的指摘,赵文英这个姑娘不懂为人媳妇的职责,李翠珍和赵明玉这对爹妈也是糊涂蛋,不知道教育姑娘,不明事理,连敲带打的全都给捎上了。
李翠珍听的那是怒火中烧,恨不能上前‘咵咵’两耳光,煽烂她那张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