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搬新院子

地理位置选择的是平民区的一所宅子,是一个三进的大院子,足够一百个学生分批在院子里面学习。

租金自然是一年一年给的,宅子的主人听说是用来办学堂的,还把自己定的价格往下降低了三分之一,算是特别便宜的租给了禹州官府。

宅子里面的一应器物其实都是有的,就是要采买书桌书架、笔墨纸砚啥的,舒冀南这都交给了周芍箐打理,谁叫他媳妇儿不仅面子大而且还是降价小能手呢?

位置定下之后就开始招生了,主要面对的人群就是普通老百姓,听说入学只用教一次费用,就能一直学到孩子满六岁,高兴的一大早就在学院门口排队准备报名。

舒冀南早上刚到办公室,就听见下属官员说今日学院的那一段路那是堵得不行,人山人海的。

但是只是政府名下的学院,能招收的学生数量属实有限,因为开销除了舒冀南贴补一部分,朝户部申请的钱太多,也是不会给审批的。

所以在放出每年只招收一百人的前提之下,有些人过了宵禁一大早饭也不吃就火急火燎的跑到学院排队。

只不过在到了学院门口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不是最早的那一批人,前面早就排了几十号人了。

所以说这平民百姓还是希望子女有出息的,不然怎么会在官府贴出告示之后,一大早就过来给自己的孩子排队,况且舒冀南还多写了一条,招生男女不限。

这在当时可是头条新闻呐!要知道县学府学这些公办学院都是不收女弟子的,在古代男女极其不平等的条件下,想改变以往的众人的观念是不行的,所以舒冀南能做的就是在教育上给予男孩子、女孩子同样的待遇。

所以禹州城的百姓,只要家中有孩子的,不论男孩女孩都给报名了,想着自己不报便宜就给别人占了,一家人起码占两个名额,还是舒冀南规定一家人最多只能占两个名额之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