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案件虽说与刘尚书无关,但此人是你的下属,此乃御下不严。”
“朕便罚你两年的俸禄,望你以此为戒,莫要再犯。”
贾瑛说完还不等他回答,便看向了其余的几位大人,询问道:“秦大人,吴大人,林大人,你们以为如何?”
贾瑛都已经把处罚都定下来了,他们还能如何,还能反抗吗?不过此话他们也只敢在心中这么一想,面上却是一片严肃,
“臣等附议。”
贾瑛便颔首,
“刘大人,起来吧。”
地上的吏部尚书眼泪汪汪的看向贾瑛,两鬓已有些斑白,但此时铿锵有力的开口道:“臣谢陛下体恤!”
贾瑛便挥了挥手,将这件事情暂时压了下去,开口说着,“此事容后再议。”
“众卿可还有本要奏?”
这下安静的朝臣又精神了些,开始从各地的粮食开始说起,如今刚刚秋收,正是粮食收获的季节。
再加上今年天气好,算得上是个丰收年,布政史早就有消息传上来,户部便将这些消息整合了挑些好听的报与贾瑛听。
贾瑛自然也知道这些背后的意思,他从上位以后,便有百万的将士需要养,所以需要的粮食也很多。
但是为了让百姓们不至于为这些税活不下去,贾瑛自然是想了办法的。
更何况,如今边关也安稳了下来,所以他早就成立了地方田署,让兵兵相互调换种地,五五分半。
这样下来,将士们的粮食几乎就全部解决了。
虽说边关之地苦寒,对于粮食收获的就比较少,奈何他们人多,有的是一把子力气,只要设立好了规则,就能够实施下来。
贾瑛还与张良等人改善了粮种。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一些官员家里面的小事,多是御史弹劾,被弹劾的人反击回去。
等到贾瑛耳朵都快听的出茧子了,终于听到了些不一样的消息。
“…陛下,边关今年降雪提前,将士们紧缺冬衣。”
贾瑛便开口道:
“此事乃是大事,自然是需要的。”
此时户部尚书便出列,
“陛下,如今国库虽说尚丰,但大乾才十年,后面还有许多需要的地方,得留于后备啊!”
兵部便与户部又争论了一番,最后才定下了冬衣拨款的钱额。
贾瑛叹了一口气,要是冬天将士们穿不到暖和的衣服,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不过转念想了想,瑞雪兆丰年,今岁雪多,明年必然是个丰收年,粮食可翻产,如此看来倒也不完全是一件坏消息。
贾瑛想到这里,看向了户部,询问道:
“此前有北地官员上报,疑是发现一种胜似棉的产物,如今可种出来了?”
户部相关的官员连忙出来回复,
“回陛下,此物便是棉花坛。”
“但农书已经在编写了,或许还需要来年才能摸索清楚。”
贾瑛便来了几分兴致,甚至想要亲自前去看看,那是不是就是后世的那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