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税收早早的就交了上去,粮税跟去年差不多,没有一点起色。
即使惠来县的开荒政策运行的十分顺畅,但头三年是免税的,因此李禾对于自己能成为潮州知府不抱希望了。
无他,时间太短,若是五年他还能再拼一把,只有三年时间,他怕是没有可能了。
不过李禾也已经适应在惠来县的生活了,不管怎么样,如今他已成为了惠来县的县令在,自然有责任让县里的百姓衣食富足。
今年惠来县的紫菜养殖进展颇佳,虽然还没有形成特别大的规模,但收益不菲吗,最起码县衙投入的银钱全部赚回来了。
一个十亩左右的紫菜田最少需要五十名百姓劳作,而惠来县这样的沙滩田数不胜数,因为以前所有人都瞧不上这样的田地,因此这些地都在县衙手里。
李禾也不打算卖,决定以租赁的形式提供给县中大户,这样也能监管这些大户不会苛待工人。
而且李禾也不打算等了,今年下半年神泉港就已经来了许多船只,其中更有一些南洋来的番船过来交易。
还好这个消息早已放出去了,因此惠来县今年的商人进出数量着实不少,惠来县也因此收取了许多商税。
不过在市舶司进出的货品商税最后都会交给市舶司管理 ,即使李禾是市舶司提举也无权挪用。
而因为李禾还要管理一整个县,因此市舶司的事情大都交由两位副提举管理,不过应该也是慑于李禾的背景,这两位副提举并没有架空李禾的意思,反而事事禀报,没有一丝懈怠。
李禾对于他们这样的行为自然十分高兴,毕竟在惠来县买卖的商品县衙也是要抽取一部分商税的。
即使本朝收取的商税很低,但是二十取一,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少的数目了。
而紫菜俨然已经成为惠来县的支柱产业,来往的船只都会在惠来县进货,毕竟紫菜是珍品,在任何地方都是吃的开的。
得益于来往商船跟县内商贩的频繁走动,惠来县百姓们手中囤积的商品也卖出去七七八八,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了余钱。
而李禾囤积的荔枝香也以一个十分合适的价格卖给了商队,总算是给县衙回了回血,李楠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至于生蚝养殖却并不十分顺利,胡平他们挖来匠人的时候早已过了播种的日子,因此这件事只能等明年再说了。
李禾这一年是尽心尽力,即使这样,惠来县的百姓依旧有许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这一切都是因为大量田地都在当地大户手里攥着,即使李禾压着这些人不再强买田地,同时鼓励百姓积极开荒,但是贫困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消除的。
今年已经好了许多,惠来县的盐场已经上了正轨,扩建了许多盐场。
这些盐场因为干系重大,进去的盐户都是签了契书的,但报酬都十分丰厚。
因为朝廷的盐场不可能将百姓抓过来干活,而且惠来县人丁稀少,盐户的活又累,因此不许以高薪很少有百姓会过来干活。
好在李禾当初设立盐场的时候特意将所有工序分开,虽然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工匠泄密。
今年惠来县虽然交上去的粮税没有长进,但是其它税收银子比起往年翻了一倍不止。
尤其是商税,更是翻了三倍。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以前惠来县的经济水平太过差劲,这才显得增长迅速。
但现在摆在李禾面前最严峻的问题依旧是人口,他根本没有办法找来那么多人。
要想真正的人口增长最少需要三代十数年的时间,李禾要想短时间大量获取人口唯一的办法就是招收流民。
可是这个法子李禾早就派人去做了,毕竟李禾去年走遍潮州府也不是白走的,各县凡是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都被李禾想办法弄到惠来县成为了在册的良民。
为了让他们安心,李禾以官府的名义借给了他们良种粮食和农具,还给了他们免费的土地。
可就是这么大费周章,最后也依旧只收拢了几百户流民,一千多人罢了。
这对于惠来县的需求不过是杯水车薪。
也是因此,李禾放弃了景平帝承诺的潮州知府一职。
有这个时间患得患失,他不如争取努努力让惠来县的百姓衣食富足。
在惠来县发生的事情李禾也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在京城的柳怀芳跟盛保麟。
两人见李禾处理公务也算井井有条,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一年来朝廷的局势越发扑朔迷离,就连柳怀芳都觉得有时候看不懂景平帝是什么操作。
这些皇子好像都是景平帝手中的木偶,被他几句似是而非的话勾的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