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希望自然是朱友珪,他是嫡长子,还是执掌玄冥教的冥帝,合情合理又合法。
就在所有人准备拥戴朱友珪登基称帝,做从龙之功的美梦时,朱温第三子朱友贞,在汴州突然登基称帝,同时还宣布了冥帝朱友珪,朱友文和朱温一并死在焦兰殿的消息,更是让各节度使回京参拜。
这消息一出,比朱温死了,还让人震撼,大梁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能一直屹立不倒,震慑拥兵自重的节度使,靠得就是玄冥教的强横实力,做事狠辣,和闻风丧胆的刺杀。
玄冥教土崩瓦解,对于朱友贞的话,心怀野心,又实力强大的节度使肯本不搭理,纷纷加强军备,而没捞到好处的节度使则是表示不服,指责朱友贞各种不适合,推出那些不足十岁的皇子,要重新选定皇位。
然而,朱友贞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直接派出王彦章,率领大军,要将不服的节度使,通通剿灭。
战争突然爆发,苦的就是老百姓,征兵征粮,还要随时面对战争的波及,让本就艰苦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哀声怨道。
有人进山成了匪徒,就有人背井离乡,躲避战乱。
临近江陵城,队伍因战乱而相遇的人,开始相互道别,谁都知道,这一次分别,有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最后对着徐墨感谢一番,往江陵城走去。
队伍并没有因此耽搁停留,继续沿着江陵城,向楚国前去。
黄昏时刻,楚国澄州边境的轮廓已映入眼帘,一行人停了下来。
老人望着那黄昏,好像看到了自己,回头望着来时的路,好似跨过千山万水,看到了大唐盛世时的家乡,老实本分的父亲,满脸痛爱的母亲,田地里的金黄的稻谷,和同伴嬉笑打闹等等。
回过神来,老人让人去把孩童在马车里抱下来,望着身后齐全的一行人,老人欣慰的笑了笑,朝着徐墨缓缓下跪。
徐墨刚跳上马车,察觉到身后动静,回头望向老人,不知是不是错觉,那佝偻的身子,好似和天边的黄昏一样,开始日落西山。
徐墨赶紧跳下马车,准备扶起老人:“老丈,您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老人摇摇头:“公子不求恩,可我们不能不知恩,无论如何,我都要谢谢公子,这一路的护送”。
他活了大半辈子,虽没有什么学问,形形色色的人也看过不少,一句顺路,对他而言,就是天大的恩情,能看到所有人,平平安安,就知足了。
老人突然释怀一笑:“我老了,怕是见不到公子了,就让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