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半个本地人

苏云谷指了指旁边的山,不到十分钟就已经列出了好多种果树:龙眼、荔枝、杨桃、黄柑、山竹、芒果、番石榴……

徐雨溪吸溜着口水,直喊羡慕。家属区后面的那座山,可没这么丰富的品种,最多的就是椰子。

“别看它们果实结得多,但是都不怎么好吃,要么皮厚核大,要么肉酸汁涩,除了嘴馋的孩子,一般没多少人会光顾。”

最会吃的鸟自然也是看不上的,反倒是村里的鸡鸭鹅,经常会在地上捡掉下来的果子吃。

“这些连成了排的,好像不是果树?看着有点眼熟,但一时半会儿又叫不出名字。”

“这个是山柚,也叫油茶,不能吃。到了秋天,比鸡蛋还要大的灰褐色果子挂满整棵树,看起来非常壮观。”

这些树都是在大约十年前,由政府主导种下的。附近的山头全部都是。

原本说是可以榨油,大家都宝贝得很,后来却发现出油率很低。

也不知道是品种问题,还是榨油技术的问题,反正慢慢地就没人再提起这事,这些树也就逐渐没了人打理。

她有些纳闷,“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就跟住在这里一样?”

“之前不是说过吗,我们除了训练,平时也会帮着老乡农耕、建房、筑堤坝。刚入伍的时候,我也去种过几回山柚树呢。”

一年复一年地待下来,也算是半个本地人了。对海岛的熟悉程度并不比老家低,大家或多或少也都能说几句本地方言。

徐雨溪凑过去仔细观察着枝繁叶茂的树丛,“太可惜了,茶油用处多大啊。既可以吃,又可以搽伤口,应该想办重新搞起来才是。”

她记得,自己小时候被开水烫到,起了好大的水泡,后来就是涂了茶油好的,“不过这个方法只适用于伤处没破皮的情况下。”

“被刺扎到的话,好像也可以涂它。”

前些年,有小战士上山,被好大一个板栗蓬砸到脖子上,扎进去了很多刺。密密麻麻的,想挑出来都难。

后来是坚持涂了几天茶油,慢慢的,那些刺就全都自己跑出来了(民间偏方,个体经验,请勿模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