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遇到了老熟人

苏轼握着蒋秋岚的手紧了些,他那双黑瞳凝视着蒋秋岚:“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是真实存在的,而我是余杭的知州,我便有这个责任去帮助他们。”

蒋秋岚看着苏轼坚挺的背影,他的笑容如此明媚,眼睛永远像个少年,带着对他人回应的期待。

苏轼向田间工作的大娘挥手,周围耕田的人不计其数,他并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担心泥泞脏了自己的衣衫,拉着蒋秋岚就下了田。

“阿娘!这段时间收成怎么样啊?”苏轼走到大娘身边,帮她拿收割完的水稻。

大娘用手擦了擦自己额头的汗,直起腰杆,叹了口气,看向苏轼:“哎,最近收成不好啊,做什么都不好,正值灾年,这西湖水瘀堵,那灌溉农田的水,都没有多少是实在的。”

一边的大叔插入谈话:“对啊,我们这啊,都要穷死了,还是不是靠着那城里卖高利贷的活着。”

苏轼拍了拍大娘的肩膀,以表信任:“大娘,你不用担心,你们现在的财政情况我了解了,等到时间,我们就会来帮忙。”

那大娘上下打量了一下苏轼,见他气度不凡,服装还算雅致,便说道:“看这位大人,不像是农家的子弟,想必是新一任官员。”

苏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答道:“大娘所言是,在下区区小官,见了老百姓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处理好是我们的责任。”

大娘听罢,露出欣慰的笑容,随后打量起站在一边的蒋秋岚:“这位想必就是......”

“在下的夫人。”苏轼微微点头。

大娘看着蒋秋岚,“呵呵”地笑出了声:“气度不凡啊,两位今晚要不来我家坐坐,我们农家里还有一只鸡,可以凑活吃。”

蒋秋岚摇了摇头,礼貌地说道:“不必了,你们本正逢灾年,收成什么的已经不容易了,不必大费周章答谢我们。”

一边的大叔抓起农田中的水蛭,随后看向苏轼:“哎,我们最近收成不好,好几个官人都来我们这边,检验新法实行的情况,今晚宰相王荆公也会来。”

蒋秋岚觉得这“荆公”有些耳熟,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忍不住大声质问道:“王荆公?王安石?”

大娘点了点头:“正是,我们这一块,就是他新法的试行地。”

苏轼皱起眉,回想自己的人生,自言自语:“我怎么记得我当时来杭州没碰到过王安石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蒋秋岚顿了一会,此刻西湖春风明媚,一缕湿润的暖风吹来,带来一阵烟雨,此刻:“明明是春天,西湖的水却往东南处流,怪不得这西北处村落会闹饥荒。”

蒋秋岚向大娘作揖,随后拉着苏轼就往湖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