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厂说是个厂子,但其实只是组织了一些军嫂一起做工罢了,农场能解决的也只是短工。
现在有个切实的方案摆在眼前,大家都十分赞同。
石政委缓缓说道,“只是还有个问题,这厂长由谁来担任。”
师领导们面面相觑,都不好发表意见,他们也没有什么好人选。
他们各个都是带兵打仗的好手,但要论建厂搞生产,却都是一窍不通了。
韩师长敲了敲桌子,“林穗同志是个有能力的好同志,这改造农场和养兔子的主意也是她提出来的,不如请她担任这个厂长?”
石政委点点头,“我去试一试吧,但是她可能不会同意。”
这就让人不明白了,韩师长想了想,“建厂后,厂长是有工资津贴的,虽然比不了大厂但照着标准来执行,也不是小数目了。”
石政委心想,林素还真有可能看不上这点工资,没看她轻轻松松就捐了五百台棉花采摘机么。
其他不了解林穗的人听着都觉得不太妥当,毕竟林穗太年轻了,这组织一个厂子的生产可不是小事。
有人反对道,“林穗同志太年轻了吧?她能承担起这项重任吗?”
“是啊,她以前有管理厂子的经验吗?”
“我觉得这件事还是要慎重考虑,她虽然能出主意有好点子,但是……”
石政委对这些争论本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林穗同不同意都是另外一说。
哪知道争论愈演愈烈,石政委也越听眼睛睁地越大,虽然他算不上林穗的头号死忠粉。
但现在要是谁质疑林穗的经商能力,他第一个不同意。
当即就让大家安静,然后把林穗给河东洗涤剂厂出主意,改配方的事说了。
“那厂子的洗衣粉,因为不够卖,国外的客商都为了这个打起来了,据说那厂子在这之前已经连续亏损两年了。”
全部人听得是一愣一愣的,这真不是石政委编的故事?
“更何况她组织农场改造一事,大家都是清楚的,对她的组织能力怎么还有疑问呢?”
农场改造成现在这样,那大棚里一茬茬的蔬菜苗,已经是非常充分的证明了。
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事情。
“至于因为年纪小就质疑对方的能力就更荒诞了,我国的开国将领中,可有不少十四岁之前就参加了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