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朔五年(196年)十一月,河北的战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静。
攻占黎阳之后,楚军的主力几乎以龟速向邺城推进,直到汉王刘备的主力从幽州回到邺城三日之后,楚军的主力才抵达邺城城郊开始安营扎寨。
戚继光的青州军跨海从渤海国登陆后突袭沿海的定国县作为据点之后,也没有了下一步动作。
而赵云的雍凉军团更夸张,数万大军完全失去了踪迹。
唯一一支活跃的兵马居然是太子杨烨违令出击的那一支偏师。
在陆游的支持之下,杨烨高举“驱除满清,保境安民”的大旗,九千兵马如入无人之境。
渔阳郡北面以及靠近渔阳郡的右北平三十余县皆归附楚军战旗之下,幽州之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溃兵与青壮纷纷投军,不过月余这支偏师便扩充至一万五千余人。
邺城的城楼之上,刘备在张飞、庞统等人的簇拥下俯瞰楚军的营垒,一种无力感直冲胸腹。
按照惯例,围城一般是为三缺一,故意留一面给城中守军一个撤离的希望,然后在后方设伏绞杀。
但楚军并未为三缺一,而是四面合围高筑营垒,甚至开始在邺城外围夯土造墙。
“军师,可有破解之法?”刘备饱含希冀的望着身旁的庞统说道。
庞统沉吟片刻道:“敌军四面合围,不露破绽,我军只能坚守城池安抚百姓,等待战机了。”
“二将军已领兵两万屯驻魏县,与邺城互为犄角,料想杨烨也不敢贸然进攻。”
“河北之粮,尽收于邺城与魏县,楚军远来,必不能持久。”
“邺城城高墙厚,魏县固若金汤,王上无需多虑。”
刘备闻言,默默的点了点头道:“只能如此了。”
一力降十会,刘备心中其实也非常清楚,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优势,想要取胜简直难如登天。
要么楚军粮尽,要么楚国国内生乱,只要杨陵不犯大错,他不会有任何机会。
等到众将散去,一袭黑袍的李桃刚出现在了刘备的身后。
虽然庞统智计百出,帮助刘备在冀州站稳了脚跟,但刘备最信任的人依然是从黄巾之乱起便一直追随自己的四弟李桃刚。
早期的李桃刚一直活跃在刘备势力中,直到庞统到来,他才隐入幕后。
刘备低声问道:“四弟,事情办的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