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大盂鼎铭文》手卷,长约八九米其后三分之一的尺幅均为大家所写的跋。
上图先。
钱仲联题跋:古器纵横何足数,盂鼎第一晚出土。黄公橅此力能举,开卷跃出万龙虎……乙亥端节前三日题此长卷,是日适闻河北之警也。守玄夫子大人赐正。受业门人虞山钱萼孙拜稿。 钤印:梦苕盦主
杨铁夫题跋:黄宾虹先生书画诚双绝,独以画名驰沪上,书为画掩也。今见为守玄先生所作盂鼎文卷……时乙亥清明后四日。守玄先生属题。弟杨铁夫题于无锡国专。钤印:铁夫。
冯振题跋:黄宾虹先生以画名海内数十年,其行草虽为画所掩……他日有缘,当更求先生重临一卷,永保藏之,以为宝云。弟冯振谨跋。 钤印:振心。
启功题跋:宾翁学养何啻泰山北斗……后学启功敬识。钤印:启功私印。
除上面这些名人大家的题跋外,最后面竟然还附了一封黄宾虹写给柱尊先生的信。
柱尊先生大鉴:昨诵示并惠珍墨及贵友画润,恧感谢谢。拙作陋劣,……拙作心知其意,而功力不足以赴之。愿与同志共勉至之也。专复,颂着绥。黄宾虹顿首。
以上,这里仅仅摘录各题跋的首尾而已,不足十分之一,省略部分可看图。
但是,我前面说过古董的价值除了其本身品类品相等基础因素外,另一个决定因素就是有没有故事。
而故事值不值钱,那就要看故事中的人物是谁了!
而这幅长长的手卷,那就既有故事,又有名人大家了。
所以,这幅手卷可就不仅仅只是区区百万估值了!
其价值,得翻好几翻了!
我看完手卷,又将这手卷的情况细细跟奚北葭的外公说了说。
这自然是听的老人家是喜出望外了。
“我说么,这肯定比那把扇子值钱,要不然也不会单独用盒子给装着。那把扇子都只是用油纸包着而已。是吧,小梅?”
呵呵!老人家想法朴素,但往往越朴素越简单越有道理。
我点点头,“的确,比扇子值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