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章 赞有状元才(1)

落难情缘 洪门十一少 2395 字 3个月前

崖楼耸翠

名山秀拔翠华峰,北镇关河郡势雄。

垒叠层崖侵汉外,崚嶒一观柱中天。

春来花竹青还淡,冬到松柏翠更浓。

万古崔嵬常秀丽,四时不改色葱葱。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者被贬新州,泛舟于新江,被崖楼山独特的风景所吸引。崖楼山,海拔755米,位于新州郡城北。泛舟远望,叠嶂排云,点苍染黛,青翠欲滴,浑然天成。城北,这片古老的土地具有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的香火几千年如缕不息绵延。自南向北纵贯全城南北的新江,波光涟滟,秀丽明媚,给江岸两边的城北大地平添几分灵气。同时,也浇灌出两岸的秀丽风情。

江岸之西有座气势峻嶒的高山,名叫崖楼山,山上绿树郁葱,清溪潺潺,百鸟啁啾,四季皆春。与崖楼山隔江相对,有座石山,名叫船山,其状如舟。岿然而立的船山,以其静止的凝重遏止追逐多欲的放浪,以其大音希声的禅机,象征人类灵魂的再生和洗礼……滔滔江水,冲破崇山峻岭的阻挡,去际会世纪的波涛。诗人有感于此,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语句清新秀丽、比喻形象新奇且很有气势。诗的开篇四句,以气势磅礴之势,描绘出崖楼山雄伟秀拔,如一柱擎天矗立在北镇关河上;接着,紧扣“耸翠”这一主题,嶂叠耸翠,描写出在这座垒叠成一层层悬崖的又高又大的崖楼山上,叠嶂耸翠,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在这里,诗人用“万古崔嵬常秀丽”来比喻崖楼山,十分贴切,足见作者的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以及驾驭文字的功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虽遭被贬,但他并不失意伤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锦水拖蓝

锦川青碧一蓝溪,混混源头出自西。

拖绿湾环如玉带,浮光潋滟似玻璃。

色连碧落浑无别,影与明沂一样齐。

活水安能留得住,转归大海入天池。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新州,走马新州大地,寄情于山水之间所作的《新昌八景》之第六景。锦水,位于新江上游西河,发源于与阳春交界的锦山,流经河头、簕竹,至洞口会合卢水。河的两岸,万山裹锦,中间溪流,像一匹蓝布一样斜拖,故称“锦水拖蓝”。入夜,两岸山间繁星点点,倒影河中,更显潋滟。

该诗通过描写作者游锦水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虽被贬新州,但终有日要回归长安的乐观情怀。

该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辞藻华丽。诗人驾一叶轻舟,玩水于卢水之上,但见两岸青山秀丽得像裹着翠绿的翡翠,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流淌着的河水像拖着一条翠绿色的蓝带,呈现出一派秀丽景象,崇山倒映在水中,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和谐交融,构成了一幅天然浑成的“锦水拖蓝”画卷。诗人泛舟于此,就像人在画中游一样。真是:新州山水似画廓,奇山秀水绵绵长。诗人置身画图中,心头涌动美篇章。最后,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盼归”愿望和情感,融化在“活水”里,在“天池”中,越发显得宏大而深远。这种强烈的“回归”感,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充满了乐观之情。

冼亭耕牧

冼亭农务急忙然,牧竖歌声过耳喧。

万斛舟无牛背稳,五湖风有浪头颠。

父菑子穑亲田陇,妻插夫耕居后前。

直到西山衔日落,呼儿牵犊转家门。

作者泛舟于卢水河,悠然自得欣赏一河两岸风光,不知不觉,来到冼河大桥的南端,诗人被岸上田野的热闹场面所吸引而写下此诗。

冼亭位于新州筠城南二公里,往集成道路冼河大桥的南端。冼河是因隋代少数民族领导冼夫人来临而得名,茶亭设置年代悠久,亭内有历代文人墨客题留之楹联碑刻甚多,亭四周水道广袤十余里,俗呼“眼穴洞”,是邑内主要农作区,西面通往陇塘、十里村背荒山,为重要牧场。

这是一首通过写景赞美农家生活兴趣的诗。诗的前两句是大笔写景:在一个花开草长、万物齐发的春天,在冼亭一带的广袤田野上,只见一派热闹的春耕生产景象,农事十分繁忙。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采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感情真挚。着意描绘了新江两岸优美自然的乡村田野风光,通过以一家大小忙碌在田野上的描写,充分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农家乐”之中悠然而自由的生活乐趣。并由此感于自己宦海浮沉,唱出了“万斛舟无牛背稳,五湖风有浪头颠”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