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了,他有事。”伏慎先一步替他开口。
徐行笑着点头。宗政律还等着呢,他可不敢再耽搁时间了。
三人寒暄了一阵子后桓辞亲自出门送他。待他走后,桓辞不安地看着伏慎:“是不是就这几日了。”
男子点点头,沉沉望着四四方方的天。
五日后——
因为朝臣的弹劾,当朝宰相伏慎被罢免职位,皇帝宗政律亲去吉州迎接三年前丁忧去职的宰相魏洋。
魏洋已经离朝三年,朝中却仍旧有许多他的人。他的归来让朝中反对变法的人燃起了希望,可他们未曾料到,魏洋竟然并不反对变法,反而十分支持新帝的做法。
罢相的圣旨到的时候,桓辞正与伏慎在一起筹谋书院的事。二人听到消息都很平静,甚至旁边就是他们早已收拾好的行囊。
有了这圣旨,他们就可以尽快起身回并州去了。只是桓辞知道,伏慎只是暂时离开,他一定还会继续盯着朝中的一举一动。
圣旨是早上下的,孔林与李谨修午时便跑来了。介时她与伏慎正在用饭,而且今日特意让厨子做了几道好菜。两人进来的时候都很是诧异,李谨修眉头皱得紧紧得:“伏兄,你怎么还吃得下饭?”
“难道还要我们绝食不成?”桓辞回他道。随即令下人拿了两副碗筷来让他们坐着一起吃。
孔林环视一圈屋内:“你们这是准备走了?”
“明日一早就走。”桓辞道。
伏慎面上始终挂着一抹浅笑,吩咐厨房再多加几道菜。
“我怎么瞧你们不但不伤心,反而有点儿高兴呢?”李谨修还没用过饭,毫不客气地坐下与他们一同吃起来。
趁此机会,桓辞忙道:“有件事还没告诉过你。我和阿默打算在并州开设书院,如今还缺几个先生,不知道你有没有认识的人可以担当此任?”
“书院?”李谨修回头与孔林对视一眼,“并州书院?”
屋里的四人除去孔林外都在并州书院上过学,而孔林虽然没去过,但也听过并州书院的名号。只是这两年战乱频发,书院的创建者桓远已经去世,再加上桓辞的舅舅举家去了南方,书院已经许久没开过课,先生们也都散了。
“我已经派人将书院重新翻修一次,再将后面的那块空地也用上,保管比原先的书院还要好。只要重新开设,学生自然不缺,就是缺老师。”桓辞道。
孔林朝前走了几步,沉声道:“之前我在永州的时候在一户人家家里做管家,他们府上的长子唐安学识非常渊博,在永州极具才名,他与我相交甚好。他曾说过不想为官做宰,只想当个老师。你若是觉得可以我便给他修书一封,看看他意下如何?”
“这实在太好了,我先在这里谢过你了。你放心,我们一定不会亏待他。待会儿我也修书一封,向他详细说说书院的情况,再告诉他我们开出的条件,若是他有兴趣直接来并州就是。”桓辞忙道。
这些话不免让李谨修又想起了当年在书院里读书的日子,感概道:“若是不忙了,我也好想回书院看看。当时有许多同窗如今都不知踪迹,实在是可惜。”他抬眼看向桓辞:“当时的先生有许多都与我们家有些来往,并州的那些官员里也有可以去授课的,我可以给他们写信试试。”
“你们的恩情我实在感激不尽。”桓辞忽觉得心口堵得慌。
这两个多月来他们帮衬了她许多,尤其是之前伏慎不在的时候,许多大大小小她顾及不到的事都是他们两个帮着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