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扎硬寨

刘文静立刻信誓旦旦地说道:“放心,咱们有哥舒总督,咱们还有韩帅,还有陆……哦不,有宋相公,有……”

“接下来魏国国力上升,是一件我们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事实。”李彦说道,“没必要是敌人就不承认。魏军的确损失不少,但魏国综合国力没有受损,而且制度进一步完善后,会极大释放魏国的潜力。”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赤壁之战后,魏国依然是第一强国,而季汉的夷陵之战后,差点亡国的原因。

军事的失利,如果不是因为内部政治危机引发的,对于强国来说,并不会动摇根基。

但军事的失利,对于根基不稳的弱国来说,就是灾难了,会快速引发大规模的政治危机。

这里的魏国,经济基础稳定,政治稳定,财税稳定,只要魏主自己不浪,国力持续往上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个变化,除了魏主自己,任何人都难以改变。

李彦也不可能。

均田制和府兵制是大唐横扫八方的基础。

唐军有了这一套体制,在各个战场把对手摁在地上摩擦,哪怕是有多次战败,但综合国力的强盛,依然能让唐军快速重返战场。

李彦面对的其实是与大唐体制如出一辙的魏国,而且魏国也是名将如云,能臣如雨。

“既然魏国国力还会进一步上升,且魏国一定会不间断对我们用兵,我们就要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魏军又有大量骑兵,若朕是魏主,可以采取疲夏之策。”

“疲夏之策?”刘文静疑惑道。

“就是骑兵定期不断南下,用骑兵高机动性快速在我大夏境内扫荡,造成人心恐慌,从农业、商业的角度,对宋州、徐州各郡造成极大的影响。”

“这些遭受影响后,必然影响前线将士的后勤。”公孙赞面色凝重起来。

“是的。”

这种用骑兵使敌人造成疲惫的战术,在明末,是皇太极对付大明的策略。

五次入关,使大明精疲力尽,军事的多次失利后,让大明内部的政治生态几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