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顺已经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河朔三镇也就是河北三镇,从一开始就跟中央不和的,别的不说光是清河崔氏在安史之乱之前就指出过两位宰相,可是在安史之乱之后,一连出了八个宰相,还有柏林崔氏之后出了15位宰相。在唐末宰相崔远还跟着唐昭宗一起殉国了,除此之外,还有赵俊李氏出了17个宰相,而这些全都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现的。
而出现这种事情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河朔不平!
整个河北一地和大唐的中央一直都是不和的,整个安史之乱,后面是河北和关中的大争斗。
在整个唐朝地区,关中其实已经不再是两汉时期的富裕之地了,每年都需要从外地调配大量的资源来支持关中,而这个重担就在河北和江南的头上。
江南和河北就是大唐的两个钱袋子,只不过相比于乖巧的江南,河北则是桀骜不驯的多。
当然了,出现这种事情的原因,因为大唐是由关陇集团推出来的,关陇集团一直都是整个大唐的最大问题。
之唐朝不是没有处理过这个问题,就像是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则天就处理掉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只不过他们只是处理掉了关陇集团的代表,没有办法斩草除根,而且李唐皇室自己就是关陇集团的代言人,没有办法斩草除根了,所以只能做出一些处理领头人的手段了。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理智,自己想要把武则天立为皇后,所以就把出身山东大族的王皇后和出身江南世家的萧淑妃两位原配相遇,处理了一大堆的山东贵族和江南的华族,让这两边的势力都和大唐有了间隙,这也让关陇势力更加的做大了。
总做大就让关陇集团排斥其他地方的官员来做宰相,而其中被排斥最多的就是河北。
当然了,这还是中高层,中高层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的,大家真要细分的话,谁和谁那都是能在五代之内扯出亲戚关系的,可即便如此,河北一地也被排斥成如此那更不要说底层了当然了,这还是中高层,中高层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的,大家真要细分的话,谁和谁那都是能在五代之内扯出亲戚关系的,可即便如此,河北一地也被排斥成如此,那更不要说底层了,底层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安史之乱,从来不是安禄山想要造反,而是不管是谁,坐上了河北三镇的位置,那是一定要造反的,不造反就会死。
而且安史之乱的结束,也并不是因为大唐打胜了,而是官军和叛军在关中,河洛,河北三地反复拉锯,把唐朝的精华地带打成了一地焦土。
这让唐朝的祖孙三代君主也看到了和河朔三镇的彪悍战斗力,最终做了妥协,也就是让安禄山,史思明手下的叛将,李怀仙,田承嗣,李宝臣分别担任三镇节度使,并且让藩镇的牙兵成为了有产的士兵,就是让那些牙兵再一次的成为了府兵,这才让安史之乱最终的结束。
大唐所有的将领和所有的高层,在翻阅了后世有关于天宝年间的史书之后,对这些事情就都有所了解了,所以他们都很明白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与所谓的后世有关于天宝年间的史书,那就要看和珅的了,在和珅那里可是有完整的24史的,只不过明史这东西可信度就有一些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