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斗开始之前,为了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我先给你们描述一下崖山的地形。
崖山,位于今天的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是银洲湖的出海口,如今我们看这里是和陆地相连的,但是在宋朝时期,崖山其实是一个离岸的海岛,只不过他的东、西、北三侧的陆地呈一个C字形将他围住,只有西南侧是一个与外界相连的出海口,也是海上逃生的唯一退路。
如此险要的地势,其实非常好防守,只要守住那个唯一的出海口,保证自己的退路,剩下的仗可以说是随便打,毕竟打不过还能跑。
殿前司指挥使江钲也是这么想的(江万载次子,江万载死后继承他的职位负责统领禁军),他觉得应该在出海口的位置布置一支重兵,用来保护退路。
可张世杰却没有同意,他认为如果未战先言败,是严重损害士气的行为,江钲则据理力争,二人由此撕破了脸。
小主,
为了防止江钲影响自己的作战计划,张世杰以杨太后的名义将江钲调往福建,让他去为其父江万载立衣冠冢并募兵筹饷,然后让自己的心腹苏刘义(苏轼后裔)接替他的职位。
同时,为了表明死战的决心,他命人烧毁了在崖山上面修建的行宫和营房,彻底断绝了在崖山的二十万宋朝军民的退路,而后又将千余艘战船以铁索相连,以“一”字形排开,横亘在海湾中央,并将小皇帝赵昺乘坐的龙船置于最中央,层层保护起来。
他的这个举动其实让我很费解,因为实在是有些不合常理。
从表面来看,张世杰其实是想学习项羽的背水一战,从烧营房,自断后路这些事情上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决心,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战术。
但他在做完这些事之后,却偏偏又学习了曹操的铁索连环,并且还将小皇帝乘坐的龙舟置于了最中央的位置保护起来,这又可以算做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战术。
如此相互矛盾的两种战术混杂在一起,其实对于执行命令的士兵来说是很难的,因为当战斗开始的时候,他们在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向敌人冲锋之时还得兼顾一下那些跑得慢的队友(因为船连在一起),当他们与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还要分出精力来观察一下后方的龙船是不是有危险(因为皇帝还在船上)。
由此可见,忠臣不一定就是良将,有这种指挥官,想不败真是太难了。
不过张世杰也不是一点正确的决定都没做,因为汲取到了赤壁之战的前车之鉴,他在将战船铁索连环之后,在每艘船身的外面都用厚重的淤泥涂抹了一遍,用来抵御元军的火攻。
但这个举动,也仅仅只是让他们的失败,晚到了几天而已。
张弘范本以为宋军会在唯一的出口那里与宋军遭遇,因为他完全没想到宋军竟然未曾在这里设置一兵一卒。
当前去探听情况的斥候回报说崖门口海域没有伏兵的时候,他还不太敢相信,反而认为是斥候没有仔细探查。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亲自带人又去探查了一番,直到里里外外搜了个遍也没发现宋军的时候,他这才不得不相信,宋军竟然放弃了他们唯一的退路。
真是天将降大功于是人也!
得来全不费工夫!
大喜过望的张弘范急忙派一支兵马将这里封锁,并严令他们不得放一兵一船出去,而后亲率大军向北驶去,准备与宋军展开决战。
一月二十日,李恒率战船一百二十艘抵达崖山海域,与张弘范部形成南北合围之势,将宋军的千余艘战船围在了中间。
张世杰见状,知道继续守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主动发起进攻,由于张弘范部的战船尽皆是大海船,行动比较笨拙,他便以小船进行袭扰,两军交战一日,宋军稍占优势,但却无法对元军造成大的损失。
但由于张世杰将所有的战船都用铁索连了起来,二十万军民又都呆在船上,每日所需的淡水和薪柴是个天文数字,所以宋军需要每日乘坐小船到崖山岛上去取水伐木。
这一行动轨迹被堵在北部的李恒所发现,于是李恒便派出轻舟快船,横在宋军水师和崖山岛中间,将宋军运送物资的小船全都拦截了下来。
宋军十分无奈,他们运送物资的小船根本无法与元军的快船抗衡,大船又被铁索锁上,丝毫无法动弹,所以只能等到退潮之后,河水从山上流下来的时候才能取到极为稀少的淡水。
如此被封锁了十数日之后,张世杰实在坚持不住了,即便是作为领军元帅的他,也已经好几天没喝到淡水了,更别提手下的士兵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世杰决定主动出击,将元军杀散之后再进行补给。
但就在此时,张弘范竟率军突袭占领了崖山岛,将宋军彻底包围在了崖山海道之中。
张世杰感觉情况不妙,于是发了疯般的朝崖山发起进攻,但由于士兵们长时间缺水,战斗力极低,连李恒用轻舟快船所布置的封锁线都未能突破。
可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厄运专挑苦难人,宋军的噩梦还没有结束,在占领了崖山之后,张弘范第一时间在岸边架设起了火炮,开始轰炸宋军的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