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戴冕冠的时候,必须谨慎行动,不能轻浮造次,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正式的礼仪规范。
否则,这些玉珠就可能在晃动中打在皇帝的脸上,象征着皇帝的失控和不恰当行为。
江毅此时失控倒是没有,眼睛晃的难受倒是有的,还有,就是他心里滴血啊,这些玉珠啊、珍珠啊,都是他抢掠回来的,如今穿在帽檐上在眼前晃来晃去的,他能不心疼?
江毅穿着黄色的龙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又称龙衮。用蚕丝中最好的辑里湖丝作为龙袍的经纬线,所以质地很好。
龙袍还泛指中国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江毅的龙袍上绣有九条金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每条金龙俱是五爪,暗合“九五至尊”。
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于是,只好将一龙绣在里襟。
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
江毅穿的龙靴,是千层底的,厚实软和,上有精工绣制的龙形图案,色彩甚是华丽。
江毅端坐皇位,接受以文武群臣三跪九叩大礼,从此确定君臣身份。
登基仪式最后一项内容就是江毅要向天下发出诏书,昭告天下大汉王朝在冀州真定建国了。
江毅在诏书中强调:“凡我治下百姓,皆为我汉家子民,此敬告天下,凡犯我大汉者、犯我汉家子民者,虽远必诛!”。
江毅此诏不但在登基仪式上宣读,更刊登在了由人民军报正式改版的第一期的《大汉周报》上,举国欢腾。
当天下各国看到这份大汉周报的时候,只是对江毅的强硬表态感到意外而已,当看到诏书上盖着的大印时,皆是震惊。
因为诏书上不但盖有江毅的大汉天子印玺,还盖有始皇时期雕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
这无疑不昭示着江毅的大汉天子的法理正统身份。
大汉周报还刊登了江毅欲循始皇足迹,进行泰山封禅,霎时引得天下士子文人的顶礼膜拜,彻底的将各个自立的皇帝踩在了脚下。
江毅登基的第十一天后,便了站在泰山顶上,进行着他登基后的第一次祭天——泰山封禅。
江毅刻意的循着始皇帝走过的道路,自泰山之阳登山,在山顶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自泰山之阴下山,行降禅礼于梁父山。
封禅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封禅起源。
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五经通义》曰:“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这似乎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王受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政绩如何显赫。
其实封禅的具体仪式则是富有象征性的。
班固说:“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着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址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