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教授与蒋教授有过几次合作,都是在国家级的演出盛事中担任表演嘉宾。虽说只是有过几次合作,但是双方都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两人专业不同,对艺术的理解却大抵一致,这让他们有着很多共同的话题,私下里也就有了许多的信件往来,有了电话之后,两人就比以前多了些互动。
蒋仕钰并没有听陈晓娜的,她知道自己的这位爱徒在中戏时必定会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而耽误学业,虽然陈晓娜天资聪慧,但毕竟是跨了专业,多少还是有些担心,怕她误了课程而导致研究生无法毕业,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错过了教授们的亲授,多少在专业基础上会打些折扣。最终,蒋仕钰还是打电话给徐教授,恳请他多给些关照。
起初,徐望春并不知道陈晓娜与蒋仕钰的关系,他对陈晓娜的印象依旧十分深刻,得益于开学表演课上陈晓娜的表现。他很庆幸有这样的学生能投在自己门下,陈晓娜对角色的精准把控以及十分到位的现场演绎,让他相信这位学生是有潜质的,他甚至不相信陈晓娜的本科专业是流行声乐。
在戏剧界里,演者对当下的歌者大都会有一种固定认知,觉得歌者只能把一首歌的内核表达出70%,他们甚至没有好好揣摩出作者的用心就去演唱,很多人是在炫歌技,听上去不错,却无法令人回味。
徐望春盘点过陈晓娜的以往发行的专辑,也观看过她的《月满珠江》、《如烟》。从一位歌者的身份来说,陈晓娜的表演尚可,甚至会超越部分专业的演员,这是让徐望春感觉到有趣的事情。
有徐望春这样的老师,再加上蒋仕钰的关照,陈晓娜在中戏的学习也算是一帆风顺。
陈晓娜在北京的时候,大部分是由曾蝶儿来安排她的行程。在沈青妮的推动下,周翰林快速在中戏附近找到一处场所,并且以很快的速度建起了在北京的第一个录音棚。这不仅仅是为了方便陈晓娜,也是“大成”北上的决心。
这个录音棚的建立刚落成就引起了同行的关注与揣测,同行们对于“大成”和蒋少卿并不陌生。虽然以往大家南北各立,互不相扰,但是现在南方的手伸到了北方,多少会引起同行的警惕。再加上“大成”的这个录音棚所采用的硬件全是国际上顶尖的设备,令人羡慕之余,也值得同行学习。
陈晓娜首次上“央视春晚”,不仅对“大成”是件大事,消息传到襄樊,马上也变成了热门话题,陈国强和李玉芹也跟着成了襄樊的风云人物。认识的人都称赞他们,特别是李玉芹,觉得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还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不然,怎么能培养出如此出众的孩子?正因为这样,很多学生家长找到学校领导,要求把自己的孩子转到李玉芹的班里,他们觉得把孩子交给这样的人将来才能像陈晓娜一样有出息,李玉芹听说了这个理由时,内心里不免一阵翻腾,她有点后悔,自己当初不应该阻挡女儿在音乐道路上的梦想,幸好女儿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不然,她真得会自责一辈子。
水镜中学对于陈晓娜上“央视春晚”这件事也特别开心,这算是学校建校以来最有出息的一名学生,校长甚至安排教务处买了许多鞭炮和烟花,在学校开学时放了足足半小时,算是赚足了面子。
陈国强和李玉芹考虑到陈晓娜的学习和工作,就主动提出春节时到北京和周翰林他们家一起过,正好也省得陈晓非来回跑,陈晓棠知道后也决定不回去过年,留在北京陪二爹一家。
这也是周、陈两家首次在一起过春节,整个四合院弥漫着亲情的味道,杯箸的碰撞声此起彼伏,令这个春节充满了温馨。
春节温馨的不止是周家和陈家,郑家也一样。
郑晨是年卅早上才回到南漳的。郑露和郑雨、卢佩姗在廿八回家,三人结伴而归。
郑露先放了假,原本她打算和陈晓非一起回来,但是陈晓非告诉她要留在北京陪姐姐一起过年,他想让郑露一起留在北京,郑露一心想见到母亲和郑霜的孩子,便婉然谢绝了。
这个时候,大哥打电话过来,让她先去武汉待几天,等他和卢佩姗放假后一起回南漳。
郑露到武汉后,郑雨又给弟弟打电话,约他一起武汉会合回家。郑晨原本是不打算回家的,他想利用假期好好复习功课,这个学期虽说考得成绩还可以,但是离他的目标还有些距离,他怕春节后,单位的事情更多,会影响到新学期的学业。在接到大哥的电话后,他突然就想家了,想到一年多没见到母亲,还有大姐的孩子。
看着孩子们相继回家,郭春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这些年对于郭春华来说全是好消息。大儿子考上军校,毕业后又被留校,成了左邻右舍的羡慕对象;大女儿有了孩子,而且是个男孩儿,不仅秦家视若宝贝,郭家和郑家也同样如此,这个孩子到来令大女儿变得成熟,也改善了郭春华与郑家的关系,只是有些可惜,关系虽然改善了,但是郑老太太却在国庆之后仙逝了;还有二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给郭、郑两家都赢得了脸面;唯独二儿子,令郭春华有些担忧,虽说和另外两个孩子一样也在外工作,但毕竟没念上大学,她甚至有些自责,不应该由着儿子的性子,强逼着也应该让他回到学校复读,没准今年也能和二女儿一样考上一所好大学。如果这样,那该多好?她也算是对得起老郑家,尽到了一位做妈的责任。
郑露考上“北京大学”的喜气还没有散尽,从初一到初五,来郑家祝贺的人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郭春华。郭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