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说,这边治安整体还算好。民风淳朴,犯罪的较少。民生压力也不是很大。市政要补贴孩子读书,家长一年捐一次钱就行了。好像捐几十元人民币。
看病也不要钱。无论病大小,每次看病,捐十五元人民币,就行了。寺庙相对有钱。其建造、翻修,都是靠私人捐款。
经过加油站时,仔细看,往这里送油的,都是china的油罐车。
加油站比较简陋。加油、放行,都由工作人员手工操作一根拉绳。手一拉,出油;手一放,不出油。手再一拉,绳子立起来;手一松,绳子掉落地上,就可以通行了。
导游调侃说:“全世界最先进的操作系统,这叫全自动。”意思是,全部由自己动手,简称全自动。
从木姐到南坎的道路,仍然是当年抗战时期举世闻名的史迪威滇缅公路。
大巴车驶出木姐城郊一座大桥时,导游介绍说,这座桥旁的钢架桥,还是当年保留下来的。和云南畹町镇的钢架桥,差不多是一样的。
俞敏赶紧把它拍进了照片里。
途中,俞敏看到一幅被风吹得失了颜色的旧横幅,上面写的是“热烈祝贺中缅边境旅游于十二月十六日正式开通”。这应该是二0一三年年底的事。指的应该是中缅边境旅游关闭八年多后,于二0一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重新开通。
导游说,从木姐市经过十二个村寨,就可以到南坎县城了。
木姐到南坎途中的田园风光,一望无际。种的有麦子、水稻、玉米。还是很不错的。在微风吹拂下,麦子地呈现出层出不穷的金黄色的麦浪,一浪接一浪,滚出人的视线,滚向远方。
已经到了麦子收割季节。
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在路上,两次与军车相遇。军车是迷彩色的,敞篷。驾驶室顶上站着人,身穿迷彩服,架着机关枪,一路飞快地一冲而过,掀起一阵浓烟和灰尘。
有的游客被吓到了,一声尖叫。导游赶紧安慰道:“别怕!没事的。只要不惹事,他们一般不会对老百姓动粗。”
下午两点钟,三十四个人的旅游团队,加上六个导游,两个司机,来到了南坎的第一个景点,蛮坎金塔。
进入寺庙内部,原本是不收费的。但因为翻修这座庙宇,资金不足,因此希望每一个参观的游客,捐助三元人民币,然后进去参观。
游客纷纷按要求捐出三元钱,进入寺庙。没有零钱也没关系,因为专门有个老和尚,站在捐款箱旁边,找补零钱。多的不要,只收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