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差点节外生枝

西山往事 西山宅客 1226 字 19天前

初三最后一个学期,俞敏班上来了个插班生,名叫陈伶俐。

陈伶俐是上一届初中毕业生,没考上高中,也没考上中专。这个学期复读初三,想继续考学。

陈伶俐的家庭情况,比俞敏还糟糕。

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陈伶俐从小被过继给了没有孩子的养父母。后来养父母中年得子,接连生了一儿一女。

陈伶俐成了多余的人,免不了经常遭受养父母白眼和虐待。并且坚决反对陈伶俐复读。

陈伶俐也像俞敏一样,是自作主张跑到学校报的名。养父母不肯接济生活费。陈伶俐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很苦。

为了考学,咬牙坚持着。

说起来,陈伶俐算侥幸的一个学生。因为有传言,说明年的政策,不允许复读初三的学生报考中专学校,也不能考高中了。

这次,也许是陈伶俐的唯一一次机会了。

陈伶俐心里明白,即便考上了高中,也没有出路。养父母不肯供,亲生父母供不起。

只有考中专,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的家庭环境, 惺惺相惜的心态,使俞敏和陈伶俐处成了闺蜜。两人形影不离,相互鼓励,相互接济,相互督促。

说实在的,一开始,什么也不懂的俞敏,没有陈伶俐那样的理想和抱负。俞敏只隐隐约约觉得,没文化,一辈子就只有受穷的命。

比如自己的母亲黄翠兰,一辈子没跨过学堂门。

出个门,赶个集,两眼一抹黑。斗大的字也不认识一个。在集市上卖个菜,不会算数,遭人少算。名副其实的纯文盲。

一旦初中毕业,要如何奔出去,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俞敏不知道。心里一团浆糊。

肯定还是要回到那个乌烟瘴气的家,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吧。

然后媒婆给找个人家,嫁出去。生娃、带娃、做饭、做家务,围着锅台转。同时也要下地干活。

想想就气馁。

得知陈伶俐的理想后,俞敏这才豁然开朗。也有了自己的目标,考中专!考出去!

因为,俞敏心里也很清楚,如果是考上高中,一定和陈伶俐一样的下场。

继父供不起,家里绝不会支持。只有考上中专,才有可能改变命运。只要考上中专,将来一定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有稳定的工资。

俞敏本来就成绩好,这下更加发奋苦读,门门学科名列前茅。

俞敏借鉴陈伶俐的想法,第一志愿,填报了中专学校;第二志愿,填写了Z县一中。冥冥中,俞敏成了陈伶俐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