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期待那一天(新年快乐)

李文贵似乎也不考虑,脱口而出道:“满剌加,那里有一条海道,是从南洋往大西洋那边的必经通道,如果那里属于大明,来往船只必须要交税的话,就是个不错的地方!”

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共识,就是和海外做买卖,有两条路,一条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西域前往波斯等地;另外一条路,就是海上的,当年郑和所走的下西洋的海路。

至于通过太平洋这边,并没有什么商道,最多是和倭国的通商而已。

因此,李文贵说满剌加,在场的这些人,大部分还是知道其重要性的。因此,李文贵一说之后,不少人都点了点头,觉得那地方确实不错。

此时,李文贵还在那继续说道:“另外,我还了解过,当今世上,比较有钱的国家,一个是波斯那边,另外一个,就是越过波斯,再继续往西的那些国家。”

“波斯那边的国家,称之为中东,多是阿拉伯商人,他们赚取的不少财富,其实就是贩卖我们大明的商品,运往西边的那些国家,而后再把西方的一些特产,运到我们中原来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文贵所说的这些事情,哪怕这会儿只是刚开海不久,但是对这些大明朝最高级官员来说,和开海有关的消息,比如郑和当年七下西洋所带来的信息,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李文贵的这些话,大概还是能听明白的。

但是,李文贵接下来所说的话,他们就有点懵逼了:“……我有了解过那边的情况,在西洋的西边,就是刚才所说东边的位置,有一小段陆地,大概几十里吧,隔开了大海,如果船只航行到那里,想要继续往西,就必须走陆路再走海运,非常不方便。”

“如果要一直海运的话,要一直绕过一个叫利未亚的大陆,非常远。可是,如果我刚才所说那段几十里的地方挖一条运河的话,就能联通两个海,船运过去,运过来就非常方便了。占据那个地方,我就认为很有必要。”

对于华夏来说,挖运河的事儿,并不算是个难办的事情。几十里而已,能有多难?

因此,在场的人听说挖运河的事情,并没有觉得这个事情很难!他们在思考的,只是李文贵所说这地方,到底是什么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而已?

因为开海,他们有去了解过一下消息,却也没法了解那么远的地方,更详细的信息!

此时他们虽然听不明白李文贵所说这些,但是感受到了李文贵对那边的熟悉。

在皇帝的面前,在诸多朝堂高官面前,李文贵肯定也不会瞎编。按照这么说的话,这地方似乎也不错!

不过,他们虽然觉得不错,却也有自己的考量。

这不,就听高拱开口说道:“这些有的没的,对我们大明来说,并不实际。按你说法,这是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就算再好,也是鞭长莫及了!”

其他人听了,哪怕是张居正,也是点点头,显然是赞同高拱说法。

可是,李文贵说这么多,就是要勾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又怎么可能就这么罢休了。

于是,就听李文贵立刻认真地反问道:“这么远就算远了么?我觉得不远。等我的火车打造出来之后,就算是从京师到山东济南等地,只要火车开通了,在车上睡一觉就能到,如果再修得更远,以后格物学再发展,一日千里,那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再远的地方,又能有多远?”

高拱等人,当然知道李文贵在搞的蒸汽机作坊有很大的前景,但是,更具体的印象还是没有的。此时,李文贵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从京师到济南竟然睡一个晚上就能到,那就真得有点不可思议了!

在这个时代,京师到济南,大概有近千里路之远。如果人走的话,就要二十天左右;如果是马车的话,一般不会不计畜力,就和人走差不多,也是要二十天左右。如果是坐船,那就更慢了。

也只有驿站紧急传递公文的快马,可能三四天就可以到。如果是八百里加急,那就要更快一点,但是至少也要两天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