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领旨。”
北州冻灾南阳皆知,已是朝堂上最关心的事,朝堂上说的火热,宫外谢暄也不闲着,简易的粥棚不过一日就搭建了起来,源源不断的米粮送到粥棚后的仓库,大大的灶台上大大的锅,手臂粗的木柴不断添加,火焰旺得吞噬了锅底,锅里浓稠的粥都冒起了泡泡,蒸笼里的荞麦馒头也快好了。
难民们也自觉地排起了一字长龙,有的人手中的碗还是破了缺口的,不知从哪里捡来的。
一勺粥就盛满碗,谢暄卸了钗环亲自为难民们施粥,砚宁也在一旁分发馒头,比拳头大的馒头热气腾腾,她用木夹子轻轻一夹,每次刚刚好两个。
“谢谢殿下。”来自难民衷心的感谢谢暄不知已经听了多少,她只点头微笑示意。
在人群中,谢暄又见到了那日马车外的母子,还是那一身破烂的袄子,不过他这次把孩子抱在了身前,在嘈杂的人流中依稀还能听见婴孩的啼哭声。
“蔡叔,你来一下。”谢暄放下了勺子让蔡叔来施粥,她去人群中把那妇人带了出来。
“那粥孩子可能喝不了,我准备了孩子喝的米粥和米糕。”砚宁端上了一晚浓白的米汤,洁白的米糕上还洒了干桂花。
妇人看得眼睛都直了,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起来,怀里的婴孩似乎也闻到了米汤的香甜,开始唧唧的小声哭泣起来,“谢谢殿下,谢谢。”
她不顾自己还饿着肚子,一勺一勺耐心地喂养孩子,多日来第一次喝到如此美味的食物,孩子的脸上露出了微笑,看着谢暄就咯咯地笑了起来。
“你家里还有哪些人?”谢暄的话问到了妇人的辛酸上,一股悲伤气息跃然脸上,“没了,就剩我们母子了,冰雹的时候孩儿他爹被砸死了,家里的房屋都被砸坏了,我们一路逃来京都都多亏了乡亲省出一口口粮,不然我孩子早就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