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五十多斤,姑娘按五十斤算吧。”苍老声音传来。
任阑珊寻声望去。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包着头巾的老奶奶,拄着棍子正在马路牙子喘气,脚边绑着一只兔子,“姑娘要野兔吗?”
“奶奶,不是说好了,兔子给您补身体吗?”小男孩有些急。
老奶奶叹气,“你必须上学,家里又欠着债,咱们得还。”
“这兔子有五斤,两块五,姑娘你要吗?”
“行。”任阑珊把十二块五递给老奶奶,看着天色,她不放心的问:“奶奶,你们住在哪?我送你们回去吧,这雨下大了。”
“这……挺远的,姑娘你方便吗?”老奶奶抹着脸上的雨,迟疑:“我们这边路不好,夜里你不好赶路,别耽误你的事情。”
“没事,我长跑夜路,来,小家伙。”任阑珊把小男孩抱上车,又去扶老太太,等她把竹篓和野兔放到车斗里,回来时,正看到老奶奶把外套脱下来往车坐上垫。
她连忙阻止,“奶奶,不用垫,我的车天天放货,干净不到哪里,您别嫌弃才是。”
“摔跤了,身上都是泥。”老奶奶固执的抱着孙子,不去多占位置。
任阑珊嗓子有些干涩,这样的朴实真挚,永远让人动容。搁现代,她自然是有多远离多远,毕竟好心帮老人,反被讹诈的案例太多了。
泥路很难走,任阑珊开车跑了十几分,才到地方。可想而知,这祖孙俩要是步行,以他们的脚力,得走多久。
到了家门口,老奶奶非得留任阑珊,“夜里路不好走,姑娘你就留下吧,我儿子就是赶夜路摔死的。”
说到这里,眼底是浓浓的悲伤。
任阑珊看着屋外的瓢泼大雨,也没坚持,老奶奶拿出一条新被褥,“别嫌弃,这是我儿子他们结婚时买的,没用过几次。”
任阑珊哪里会嫌弃,这被褥还带着太阳味道,一看就知道人家很爱惜,常常拿出去晒太阳。
老太太视力不好,晚上几乎看不见,晚饭都是小男孩做的,不是任阑珊在,他们甚至不舍得点煤油灯。
任阑珊佯作从包里翻出五个咸鸭蛋,一包面包,还有三个苹果,递给小男孩,还示意他噤声。
小男孩舔舔嘴唇,终是没有抵住美食的诱惑,点点头。
蔡睿阳熬的是玉米红薯粥,原本是想炒土豆,这己经是家里最好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