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后,秦药归置家里的东西,秦琅在屋子里进入学神空间继续学习。
大约用了二十节课才将所有的中药材收集完全,在系统空间里度过了将近二十天,而现实里才过去了一晚上。
大概是记得太多了,秦琅第二天醒来,头昏脑胀的。
现在正是暑假,不用上学,也没有活干,蒙头继续睡,直到中午才下床。
厨房里放着父亲早上蒸的包子,院子里的药材已经晒好了。
一连吃了三个包子后,秦琅回到房间里开始做笔记。
将药材采完后,药堂里,华佗老先生开始了辨药材的第二层阶段教学,炮制药材。
这一次药堂里直接给出了需要炮制的药材,华佗老先生在前面示范,秦琅开始学习,做错了,手里的药材报废,化作一缕白烟,手里多了一根新的药材,直至做对,做好。
药材种类多,炮制精细复杂,有的需要切割,有的需要封存,也有的晾晒,光是药材炮制,秦琅就学了三十节课。
等到他将药材炮制成功后,开启了正式学医之路。
只见一位眼白,皮肤蜡黄的病人出现在药堂门口,华佗先生将其迎了进来,一番诊断后,用茵陈蒿救好了病人。
药堂空间里突然响起一段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第一个病人治好后,秦琅面前出现了相同症状的病人,他学着华佗先生那般治疗后,继续下一个病人。
秦琅看着来药堂看病的不分轻重,有村民被蝎子蛰了,用青苔炼膏;
咳嗽用白前治疗;
没有具体的教科书,只有一个个真实具象的病情案例摆在眼前。
病人来了又走,直到一位特殊的病人出现在药堂,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还拿着一把青龙偃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