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人家真少爷亲自下场辟谣啦

许初一似是想到什么,刚想拿手机验证一件事,坐在轮椅上的曾祖父就忽然开口。

“事情都解决了,大家别挤在这小书房了,都下楼去吧。”

书房不算小,这么多人聚集在这,看上去挤得慌,空气都不流通。

今天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事情,年迈的曾祖父身心疲倦,困意来袭。

既然事情都已有结论,那就各自散去做事。

剩下收尾工作,也用不着他。

曾祖父打了个哈欠:“你们该忙的忙,该休息的休息,我是累了,提不起力气陪你们折腾了。”

“曾祖父,我推您回去——”许知意闻言很有眼力劲地想上前推轮椅,曾祖父就拒绝了。

“不用,团团推我回房间就行。”曾祖父又看向顾念,“你这孩子也一起。”

被两人推着轮椅出门那一刻,曾祖父想到什么,嘱咐祖父一句。

“今年家族宴会就提前开了吧。”

祖父祖母自然知晓曾祖父言外之意,应声道:“好的,我今天就通知他们回来。”

顾念闻言瞥了眼许承宴。似是有心灵感应,许承宴回看他,给了顾念一个安心的眼神。

与此同时,关于许初一默默做的、未曾对外公开的一些事不知被谁放上网,为这件真假少爷的事增添了部分热度。

更为许初一从此次事件中获取的利益更大化。

房间里,许承熙看着自己的杰作,喃喃道:“热度不要白不要。”

“有知情人士透露,着名爱心基金会的幕后老板为最近风头正火的许家小少爷许初一,现在让我们了解详情......”

电视里正在播放着新闻工作者对慈仁爱心基金会的负责人的访谈。

“可以麻烦汤先生解答我们的疑惑吗?”记者笑道,“我们的观众朋友们都很想了解呢。”

和蔼的汤先生绅士地笑着,对谈论许初一这件事乐此不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许初一这孩子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基金会成立已有两年,帮助成千上万的困难家庭......”

汤先生回忆起两年前的事时,满脸骄傲。对许初一夸赞不停。

慈仁爱心基金会是许初一两年前离开A市前几天,在封决凛的帮助下成立的。

之所以成立这个基金会,是因为自己的亲生父母。

顾家父母两人都是孤儿,靠社会资金才得以上学读书。

两人成家立业后,也不忘记回报社会,经常去做公益性活动。

顾妈妈是位音乐老师,每年寒暑假或是其他节假日都会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支教。

只不过每次都还多此一举地骗顾念,说他们是去旅游的。这事瞒不过顾念,只是他不想点破。

许初一起初不知这事。在顾父母去世那几天,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顾妈妈藏起来的日记本。

日记本上写满了支教的事情,里面还贴有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那些儿童黝黑但天真淳朴的笑脸。

从这本厚厚的日记本里,他看到了人间疾苦与韧性。

崎岖坦坷的山路、破旧漏雨的教室、瘦弱病态的身体、坚韧闪亮的眼眸......

那些被生活蹉跎得满身伤痕的人,也有在努力活着,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对抗着磨难。

许初一并不是个同情心泛滥、妄想拯救全世界的人。但当看到这种种时,忍不住心疼。

他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

悲痛欲绝却强忍情绪的那段时间里,许初一一边消化亲生父母离世的悲伤,一方面着手准备成立基金会。

他没用许家的钱,而是拿出绝大部分、自己之前为离开许家准备的钱去成立。

即使离开A市出国,许初一也没停止对基金会的捐赠。

他人远在国外,委托汤先生着手维持基金会的生存。

两年时间里,基金会不断融入资金,受到不少爱心人士的无偿捐赠,一步步发展至今。

截止目前,在基金会的帮助下,已有所希望学校建成,资助过位学生读完大学......

而在前几个月,慈仁基金会又开设一条爱心通道。那些患有重大疾病却无钱治病的人,可以向基金会申请一定的补贴。

开设所需的费用皆由许初一支付。那次宣传歌曲直播的打赏、参加节目的酬金也全部投入进去。

他不愿再有家庭因为金钱而放弃治疗。明明可以治好,却不得不放弃......

那位两年前开导过他的司机叔叔,若是当时有这样的机会,想必此时此刻正在A市的某个街道,开着出租车与乘客高谈阔论。

许初一做这些不为别的,只为问心无愧,也为自己那一点同情心买单。

汤先生自然知道许初一的心思。

两年前这小孩找到他时,他噗呲一笑,认为这小孩只是口头说说,或是想在封决凛面前留下点好印象。

但两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刻板印象。

他打心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