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开济旧臣衰,总有新人替旧人!
洪治三年大朝会后不久,原本朝堂热闹的入阁人选被确定下来之后,山东山西两省的巡抚名额,算是空缺了出来。
大臣们纷纷紧盯着吏部那边,看看杨博这个老倌儿,这次还能给大伙带来些什么别样的花样。
可就在这时,吏部传出,当值的吏部尚书杨博,突发恶疾晕倒在了值房内,人事不省,当时就惊动了内宫,洪治帝得知后,立马便命太医院御医前往杨博家宅处诊治。
御医传回的消息很是不好,待杨博苏醒之后,口述让自己儿子太仆少卿杨俊民代笔,写就一封乞骸骨疏,连夜呈送入宫给洪治帝。
洪治帝得知后,即刻便点头应允了下来,但还未等洪治帝的圣旨出宫前往杨博家宅处宣读,杨博病逝的消息便被锦衣卫送到了洪治帝御案前,让洪治帝一时有些唏嘘。
洪治帝朱翊釴虽是自后世而来,但他只是大略的了解过一些历史大事件而已,对于某一个官员的生死去留,他并不知道具体时间。
杨博病逝的突然,让洪治帝也反应不及,再命人将出宫宣读圣旨的内侍召回后,洪治帝隔天便下发了一份慰勉圣旨,下发到了杨博家宅处。
太监黄通来到杨博家处时,院门处已经帷幔四起,白布悬挂,朝中大臣们多是亲自前来凭吊,洪治帝当日便因杨博这个吏部尚书逝世,停朝一日,以尊其荣。
高拱作为杨博老友,早早就来到,在他的指挥下,在场之人布置灵堂,倒也条理清晰,仆人们低头含悲,内外一片忙碌。
待看到黄通手捧圣旨前来,杨俊民忙将眼角泪痕擦拭干净,这才整理了下衣袍,便听黄通来到大堂处,侧身对着在场众官员道,“天子有诏!”
“嗟夫!天佑大明,则必遗有硕德将臣,逢险乃应公之德才,居高位而不骄溢!”
“朕常闻,权盛者摧,而功高者隳,然公结发立朝,历官四十余载,未见有刁蛮欺上之举也,得见公之德足以耀世,使后人知公光宇大明两朝!”
“所任职位,而亲戎事者,十之七八,虏寇东则以公往东就,虏寇北则以公往北御,公之所至,则虏辗转而以避之,折冲之功,乃两朝所不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