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到了永寿殿,问道:"父皇,我刚刚碰到老四了,他好像很不高兴,是不是父皇跟他说什么了?"

朱元璋两手一摊,苦笑道:

"咱跟他说,将他迁出北平,苏杭嘉锡常随便他挑,结果他跟咱甩脸子。"

朱标倒吸一口凉气,问道:"爹事先怎么不跟我通个气呢?老四肯定以为是我容不下他,弄得兄弟间弄出隔阂就不好了。"

朱元璋正色说道:"迁都是千年大计,讲不得人情。既然要迁都北平,老四就得挪窝。如果老四都不听招呼,咱怎么有脸跟外人说?"

洪武二十四年,朝廷有意迁都西安的消息传出,就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轩然大波,无数人跳出来反对。

江淮一带历来文教兴盛,每一次会试中进士者都能占全国六成以上。他们以籍贯和座师为纽带,结成盘根错节的大小团体。不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定都南京最符合他们的利益,迁都西安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不敢硬刚朱元璋,因为朱元璋是真的会杀人。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向朱标施加压力。

他们手里握着笔竿子,裤腰上拴着钱袋子,头顶上盖着官帽子,还会耍嘴皮子,实力不容小觑。

他们不是一群人,而是一张网。

如今又重提迁都,朱标颇有些心有余悸。

"迁都牵扯的人太多,急不得。儿臣到现在也没想出,怎样平息迁都的阻力。″

朱元璋苦涩地一笑,"上次谋划迁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过早地透露了消息。这一次迁都,只闷头做。先以北平为行在,频繁北巡,去了就赖着不走了,一次一次磨,慢慢造成既成事实。"

朱标喜道:"父皇这个法子好!"

朱元璋:"这是允熥想出来的主意。"

朱标没想到儿子年纪轻轻就有这么老道,不禁欣慰地笑了。

过了两天,朱标命人去传朱棣,命他到文华殿说话。

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的,朱棣不愿,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到了殿中,整个人都是蔫了,毫无从前的精气神。

朱标命他坐,他便坐,低垂着头,也不说话。